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本周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04:4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统计数字表明,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两代户类型占中国现有家庭总数的比例为59.25%,也就是说,核心家庭确已成为主流的家庭模式。

  家庭价值观出现新变化

  陈冠华今年21岁,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读书,父亲是干部,母亲是会计。每次周末

回家,他都会面临到爷爷奶奶家还是到外公外婆家的选择,因为父亲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去外公外婆家,而母亲却总要两头跑。在陈冠华看来,这种周末过得太累了。

  尽管陈冠华把婚姻看作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未来家庭设想,却是另一个样子。“两口子自己过”,他说。“就是不跟父母住,然后周末把他们接到一起,开车出去玩玩,搞个联欢什么的。”陈冠华的意思是,尽可能脱离父母自己独立生活,但是他仍然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尽管家庭分开了,但是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却不应中断。

  陈冠华只是北京许多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孩子,近年来,北京城市家庭结构在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指标下,的确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灿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家庭的规模在缩小,这和我们的生育制度有关系。计划生育可能限止了家庭的扩大,人口的增长。”

  小家比大家更流行

  根据唐灿的统计数字说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并不简单的是核心家庭替代大家庭,从一种模式演变为另一种模式的过程。事实上,从户规模分布来看,2002年,3人户比例最高,占到31.69%,其次是2人户和4人户,分别为23.06%和18.41%。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两代户类型占全国家庭总数的比例为59.25%,应该说,核心家庭确已成为主流的家庭模式。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占有更大的比重,1人户和2人户相加,分别为35.91%和35.98%。1代户和1人户、2人户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除核心家庭外,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如空巢家庭(只有老人没有孩子的家庭)、丁克家庭(即夫妻都有收入、无子女的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家庭结构变化的理由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唐灿之外,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看法,陈冠华就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个人在社会中独立性的提高。“只要工作了,1-2年之后就可以考虑贷款买房子,这样从形式上,就有了和父母拉开距离的可能。”陈冠华说。

  但是分家总不是一个好听的词汇,对于上一代来说至少如此。一位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的父亲说,这种分家,不但使得每个人的生活成本增加,而且从亲情上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疏离。他详细解释说,目前中国社会中的人情正在淡漠,如果下一代不回归到传统的大家庭中间,势必会产生各种思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特立独行。

  独生子女小家庭依赖父母

  “现在很多小年轻离婚都是父母陪同来的。”在上海各区的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如是说。

  据介绍,父母陪同子女离婚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劝阻子女不要离婚;包办财产分割;只想看到孩子离婚,落个心安。这些年轻人具有这样的特征:双方都为独生子女或一方为独生子女,年龄30岁上下,婚龄5年左右。

  上海黄浦区婚姻管理办公室刘科长说,有些家长是为了劝阻孩子不要离婚,在家里已经劝得没用了,希望到民政局,在最后一刻挽救孩子的婚姻。

  有些家长则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财产分割上吃亏,不放心,于是一起跟着过来。这些年轻人对父母都很依赖,而父母特别操心,基本上所有的手续都是由家长去办的,离婚当事人就坐在那里,除了最后签个字。还有家长担心子女在离婚时又争吵,便出来“保驾护航”。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顾骏教授说,年轻人在成婚后就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人,父母没有理由再干涉孩子的婚姻和人生。这一代的父母对孩子是尽心尽力的。他们所有的希望、人生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反思的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30日 第三版)

  作者:傅迦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