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做鞋业二传手做强做大创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创业心得

  在市场品牌意识薄弱之时打响自己的牌子,率先提出“三包”服务,打质量牌。

  在缺人才时,敢于出高薪聘请熟练技工,自己培训生手。

  关维国是广州皮匠世家鞋业的创始人。采访那天,这位50多岁的老总穿了一件红花白底上衣。他打趣地说:“公司今年的鞋以彩色为主,所以首先从自身做起。做鞋也好做服装也好,只有跟得上潮流,甚至引领潮流,才能迅速赢得市场,这就是我们东北人所说的‘萝卜快了不用洗泥’。”

  鞋盒里藏20万元南下广州

  做了半辈子鞋,关维国就是凭着“打快”发家致富的。他是沈阳人,南下之前在国营商场工作,从业务员到总经理,再到自己承包经营,他在鞋业贸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3关维国因故辞职,准备自己创业。在北方从事鞋业十多年,关维国观察到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对外信息丰富,是引领鞋业潮流的先锋,便单枪匹马闯到了广州。他先后在中国大酒店、友谊商场等地调查,总结时尚男女的穿鞋审美观。在鞋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关维国十分敏感,一看市场便有了商业灵感。1993年关维国壮着胆子,用鞋盒将近20万元现金从沈阳带到了广州,支付13.5万元买下了万通酒店的35号档口,便开始了自己卖鞋的日子。

  不做“二传手”自己创品牌

  贸易让关维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到1997年,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关维国意识到贸易公司始终是“二传手”,要做大做强必须自己生产。于是他投资了几十万元在芳村买下地皮和生产设备,踏上一条与贸易截然不同的路子。

  然而是“贴牌”好,还是“创牌”好呢?行内人士都很清楚,“贴牌”做鞋远远比自己做牌子容易上手和赚钱。但关维国却选择了自己创品牌,其依据有二:一是几十年的鞋贸生涯为自己建立了信誉和坚固的业务关系网;二是1997年的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还相对薄弱,他们只认款式和质量,有利于新品牌进入市场。于是关维国参考外国的著名皮鞋,设计和包装自己的鞋款;并率先在说明书上打出“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字眼,并实行“三包”,在市场亮出了质量保证的旗帜。这面旗帜一举,便拉住了消费,也为关维国带来了一桶金。

  关维国回忆说,那段日子他的鞋厂供不应求,半夜里竟有老乡来电要求从已有的订单中出让货物。“这就是所谓的‘萝卜快了不用洗泥’,萝卜长得是时候,卖得是时候,连泥也不用洗就能卖个精光。”公司成立初期,他以批发为主,迅速积攒资金扩大规模再生产。

  1999年关维国把工厂迁到了南海的里水镇。与广州芳村相比,此地的优势在于工资成本、水费、电费均较便宜,但其缺点也明显:打工仔中懂技术的寥寥无几。关维国面临着熟手不好招、生手不懂做、而公司却有大量订单要跟的尴尬局面:“100个应聘者中有99个不会做,事实就摆在那里。”

  高薪挖“角”培训生手

  面对难关,关维国用了一招“要让马儿跑,先给马儿草”。他请相熟的台湾厂家帮忙招聘熟练的技工,以高薪把他们挖过来,再让他们培训员工。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工厂的员工就已经具备了可以惹别人“挖墙脚”的技能了。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关维国把纯批发改为直营兼批发,陆续在全国开了80多家专卖店,同时注册了个洋名进军俄罗斯市场。关维国说,随着市场的成熟,鞋业界已经难以出现“萝卜快了不用洗泥”的现象,这阵子“萝卜”不但要洗泥,还要逐个检测,如何应对才能创造新的财富,得看准市场多动脑筋。(文/图实习生陈兴仪通讯员吴丹)(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