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小西红柿写出大文章 资源苗胞依托西红柿走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07:55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刘飞峰通讯员吴龙雁7月22日,正是西红柿上市时节,记者在资源县西红柿核心产区——车田苗族乡了解到,西红柿不仅让种植户鼓起了腰包,还让数百苗胞依托西红柿吃上了“各色饭”。

  技术“卖”到外乡

  “除了种植西红柿外,今年光在外传授西红柿种植技术就可以赚1万多元……”被聘到梅溪乡当种植西红柿“技术员”的戴超喜说。戴超喜是车田乡龙塘村民。早在10年前,他在村里率先种起了西红柿,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由于赚钱多,种植西红柿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从1999年起,戴超喜经人介绍先后被湖南城步、通道等县的种植户,以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请去当“技术员”。今年,戴超喜和另外两名农民又与本县梅溪乡政府签订了聘用协议,以每月1200元薪金帮助坪水底村五个屯的群众种植西红柿。车田苗族乡的黄乡长告诉记者,如今全乡像戴超喜这样在外当“技术员”的已有100多人。

  包装竹筐赚大钱

  在车田的西红柿交易市场附近,记者看到一些民工正在几个用油毛毡搭起的棚子里忙着破竹子、织筐子。“莫小看这些小竹筐,比种西红柿还赚钱。”乡里的姚宣委笑着告诉记者。原来,苗民们每年种植的四五十万吨西红柿要运送出去,包装就要用到这些竹筐。头脑精明的村民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纷纷开起了竹筐加工厂。陈念文是车田乡20多个竹筐加工厂老板之一。陈念文说,他从1998年开始就做这个了,去年他加工竹筐赚了10来万元。

  催生本地销售商

  7月22日上午10时,记者在车田农贸市场看到木厂村青年刘玉清时,他刚从村里拉了70多箱西红柿出来,正把车停在店铺门口卸货。“歇了半年多,现在该到忙的时候了。”刘玉清有些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拉一箱得1.5元运费,一车就有100多元,一天可以赚到两三百吧。”乡干部告诉记者,现在奔驰在全乡五条村道上忙着运输西红柿的农用车有七八十辆。运输还催生了一批跑销售的老板,脚古冲村的张仁政就是其中的一个。张老板擦擦脸上的汗说:“今年价钱不错,生意好做,从7月8日开秤以来,已经运了10多万公斤出去了,赚了上万元。”

  旅社不愁没客来

  7月21日晚,记者来到车田苗族乡采访,找不到住处,不是没有旅社,而是都住满了。晚上10时,记者终于在姚老板开的一家旅社找到了空铺。“不瞒你说,西红柿上市了,广东、上海、海南、江苏等地收西红柿的老板都来了,床位紧张。”姚老板介绍说,他开旅社有三四年了,从7月中旬开始每天的营业收入不下100元,一年虽然只做半年生意,赚个一两万不成问题。“这都是托西红柿的福啊。”姚老板如是感慨。

  作者:刘飞峰 吴龙雁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