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无力供俩子一子打工挣学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2:00 新京报 | ||||
山西代县贫困生郭建光与哥哥同时考上大学让父亲陷入两难境地,自称无论如何要上大学
说到为难处,郭满洞一脸愁云。两个儿子同时考上大学让他再一次陷入两难选择。 后面坐着的是他的大儿子郭建平。
张妙兰在为女儿做鞋垫,这是她能为女儿准备的惟一行装。 本报山西电郭建光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今年,他和大哥郭建平都考上了大学。经过痛苦的考虑,供不起两个儿子同时上大学的父亲决定让郭建光放弃。为改变自己的命运,19岁的郭建光带着14元钱,登上了去太原的火车,他决定为自己挣学费。 父亲再次面临两难选择 今年7月,山西代县新高乡西凤村的郭满洞家同时收到两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儿子郭建平被西南石油学院录取,二儿子郭建光则考上了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这让郭满洞再次陷入两难境地,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块钱,最多不过万把块,这些钱需要供家里的四个子女同时上学。而两张通知书上注明的学费分别为5800元和5000元,这让郭满洞犯了愁。 考虑再三之后,郭满洞决定,让考上专科的二儿子放弃,以供考上本科的大儿子念书,“我心里特别难受,不知怎么向建光开口。他努力考上了大学,家里却不让念,这是爸爸的错。”谈及此事,郭满洞紧紧闭上了眼睛。 两年前,郭建光和弟弟郭建宾同时参加中考,两人都离代县二中的分数线差几分,只能上职高。父亲一开始想让郭建光补习一年再考,而不同意郭建宾补习。当时,郭建光对父亲说,“弟弟想上普高,就让他补习吧。我去念职高,学费低,而且两年就可以毕业工作。”就这样,弟弟第二年考上了代县二中,郭建光则进了代县职业高中。 读大学的愿望从未放弃 在读职高的两年里,上大学的愿望在郭建光的心里依然没有磨灭。那时,住校的他为了省钱,每到周五就饿着不吃饭,等到中午一放学,就步行两个半小时回家,饱饱地吃一顿。郭建光说自己喜欢走路,可以想很多事。 今年6月,郭建光参加了职高对口招生考试。考试一结束,他就知道,即使自己考上了大学,也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上不了。他决定:去太原打工,为自己挣学费! 但他的计划遭到母亲反对,母亲担心他年纪小,出门不放心。6月14日,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趁母亲午睡的时候,郭建光偷偷让大哥骑着自行车送自己出门,到了火车站,郭建平才知道弟弟要去太原打工。 这是郭建光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他身上带着14元钱:其中7元是去忻州考试时剩下的,另外7元是向表哥借的。从代县到太原的火车票花了12元,下火车后坐公交车又花了1元,郭建光到达目的地时,身上只剩下1元钱。 打工再苦也要咬牙坚持 经过一位高中女同学的介绍,郭建光在太原一家美食园找了一份杂工的工作。 可现实情况却与他原来的预想相去甚远,“我原先听说做服务员每月可以挣1000多,两个月就是2000元。但我没有工作经验,做不了服务员,只能做杂工,每个月只有450元。”饭店经常要营业到晚上12点,工作时间不能蹲不能坐,郭建光每天累得腰酸背痛。这几天因为早上8点就要起来培训,他常常站着就能睡着。但为了挣学费,性格倔强的郭建光一直咬牙坚持着。 半个月前,家里收到郭建光的录取通知书,“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家里的情况你清楚,让你哥去念书吧,你回来学点技术一样有发展。”父亲的这个决定犹如当头一棒,“我对父亲说,你对我和哥哥就是不一样!然后就把电话挂了。”郭建光说他能够理解父亲的苦衷,但他还是愤怒了。 “那两天,平时工作很积极的郭建光老是拄着拖把在过道上发呆。”美食园的任经理说。 郭建光说:“其实,我也知道不能怪爸爸,他能供我们四个孩子同时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他打电话回家,向家里保证,一定拿1000元钱回家,“8月18日就可以拿工钱了,我让父亲想办法借一点,无论如何我要上大学1 教育先进县里缺人才 因为贫困,山西代县考出去的大学生多回来的少 本报山西电代县滩上镇殷家会村的侯丽英,今年以574分被陕西科技大学录取,成为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的女大学生。 村里第一名女大学生渴望走出大山 女儿就要远行,母亲张妙兰用残废的手费力地为女儿做着鞋垫,这是她能为女儿准备的惟一行装。 空中传来飞机飞过的声音,“我希望有一天也能从这里飞出去。”家门就面对着青山,但侯丽英并不觉得美,“大学毕业后我要在城里找一份工作,然后把爸爸妈妈都接出去,再也不回来了。”侯丽英说村里有户人家出了三名大学生,现在全家都搬走了,“大家都很羡慕他们。” 教育局拟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生 代县是山西所有全国贫困县中惟一的教育先进县。 今年,代县上二批本科线的有225人,居忻州市之首。 目前,代县没有固定的资金帮助这些贫困生,每年仅靠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不固定的十余万元零散捐款,资助十余个孩子上学。 今年春节,代县教育局开始筹备设立“助学基金会”,并成立助学办公室,计划筹集100万元助学基金,借给那些交不起大学学费的孩子。 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回来建设家乡 跟侯丽英一样,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这就是代县很多贫困学生学习的动力。代县教育局长庄先瑜介绍,学成毕业后回代县工作的大学生寥寥无几。 “大部分都去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他们家里、村里的条件会因此有所改善,但他们对于代县的建设却帮助甚少。”庄先瑜说,代县缺乏教育资金,更缺乏人才。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李素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朱艳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杨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