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婴儿化(服饰与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4: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我曾惊呼并撰文分析这种着装现象。我觉得这不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人们去追忆童年岁月,而是家务负担轻,家庭成员简单,孩子又少,而且习惯依赖父母所致,总是一种怎么也长不大,甚至根本不想长大的心理。 时至2005年,女装婴儿化的情结非但没有减弱,而且愈演愈烈,一直到了五十大几的女性们着装也孩里孩气的。我见身边几位女领导,常爱将手机套儿挂在脖子上,手机套儿很鲜亮,不是刺绣民族娃娃脸儿,就是小汽车,小楼房的。最好玩儿的是,手机套儿旁还总缀上一两个小动物,小毛毛熊是最多见的,小狗、小羊、小猫形的绒制品应有尽有,卡通味儿极强。与前些年不同的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根本没有觉出中老年佩戴或垂挂这些原本属于小孩子的饰品有什么不好。这也反映出当前人们的着装意识,一切都多元了,只要不违法,不违反社会治安条例,那么什么样儿的衣服都可以穿,穿者我行我素,观者不以为怪诞。其实,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是社会开放,社会宽容度增加的表现。说得更高点儿,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行动和必然产物。 过去认为,皱皱边儿的衣服只能年轻人穿,这几乎是婴儿服的惯用装饰手法,可是,现今老太太们穿着各种各样折皱花边儿的衣服俨然走在大街上。前些年还不太敢穿的红色衣服,如今老年男女都极自然地穿在身上。我想起美国服装心理学书上曾记有心理学家赫洛克一段话,说少女化的祖母们也留着短短的头发,穿着长及膝上的短裙,不进入专为老年妇女准备的商店,而是时常光顾少女们喜欢的精品屋和玩具店。那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事,那时我们还在搞“文化大革命”。我当年17岁下乡,就因为摆了几件玩具化的转笔刀在箱子上“展览”,即被批判为“资产阶级思想”。而今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二十余年,中国的老年人也在自由自在地寻求着自己的乐趣,构织着五彩缤纷的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喜欢玩具,喜欢这种孩子似的打扮,不但不被指责,反而被赞扬,认为这些人童心未泯。这说明政治宽松,经济繁荣,人们心理健康。 我也喜欢玩具,虽说用于礼仪场合的正装很大气,但睡衣或家居服也装饰得很童年:毛巾、枕巾上都是小熊头,手机链、项链坠上更是各种质料的神态各异的小兔(这是我的生肖)。戴着这些,看着这些,总感觉心情特别的好,年轻心态有什么不好呢?人们看着都提神,都愉悦,和谐社会从这一点上被形象地体现出来,并向更广阔的空间延展开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01日 第七版) 作者:华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