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薛暮桥:行动中的经济学大师(人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薛暮桥:行动中的经济学大师(人物)(图)
薛暮桥旧照。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刘铮

  经历了百年中国风云变幻的世纪老人薛暮桥,于7月22日傍晚时分闭上双目,永远地睡去。29日上午,在他生前亲自定下的“江南丝竹”曲调中,人们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这位经济学大师送行。

  1904年生于江苏无锡的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改革开放之后……他的一生都紧随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扎实理论结合艰苦实践

  为中国经济研究不懈追求

  “改革开放疑难多,中外贤哲共琢磨”,薛暮桥在1982年所赋的诗中,这样表露出他为中国经济研究不懈追求的情怀。在长达近70年的经济研究工作中,他始终以研究解决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为目的。

  “薛暮桥是一位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凯泰如此评价这位经济学界泰斗:“在他一生工作的各个时期,总是抓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入调查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提高认识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上世纪30年代初,薛暮桥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研究。1943年初,他奉命留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主持对敌货币斗争,发行根据地货币,排挤伪币,为成功地取得对敌货币斗争和贸易斗争的胜利,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对全国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以及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薛暮桥一直处在经济工作高层岗位上,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又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

  薛暮桥在文章中这样剖析自己:“一个经济学家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既不可能产生于书斋里的冥思苦想,也不可能产生于忙忙碌碌而毫无思考的实际工作,而只能产生于扎实理论同艰苦实践之间的结合。”

  倡导和推动市场取向改革

  为中国经济理论留下宝贵遗产

  “薛暮桥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追忆说。

  薛暮桥从1948年在西柏坡任中央财经部秘书长时就开始参与筹建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曾在中央和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国家计委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正因为如此,他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着切身的体验。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薛暮桥率先力主改革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他在1980年为国务院体改办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深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只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从改革的历史来看,这可以说是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作为经济学家,薛暮桥一生留下浩瀚的经济理论著作,其中又以1979年发表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最为著名,书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此书发行近1000万册,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并被译为多国文字。1990年,在怀疑甚至否定改革的思想有所抬头之时,薛暮桥又写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把有关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他的著作,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发展史,对于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宝贵的遗产。

  追求真理不断创新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

  薛暮桥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思想一贯正确。

  “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中什么时候都正确,也不可能在什么事情上都正确。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观应该让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作结论。”薛暮桥在《我的经济观》中这样直面自己:“建国以后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文章的观点,有一些就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到了耄耋之年,薛暮桥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参与理论政策的讨论。

  薛暮桥在回忆录结尾中曾说:“在我们面前,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而且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和改革实践的杰出贡献,2005年3月他获得第一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这种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优良学风,永远值得经济学界学习继承。

  “幽谷飞瀑涤俗尘,林泉深处养劳神。”作为我国经济学界泰斗,薛暮桥一生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在获得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后,他及其家人还把奖金捐给山东省沂水县,帮助当地筹建希望小学。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如果天假我以年,我相信我的经济观还会有新的发展。”“我一生抱定的治学宗旨是,不断追求真理,知错必改,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世界观。”大师的话,言犹在耳。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1日 第十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