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日报:再闻钱老讲“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5:30 中国新闻网

  7月2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冒着酷暑前往医院看望季羡林、钱学森二位学术泰斗,同他们进行了亲切而内容广泛的交谈。这条新闻,引起万家瞩目,因为二老谈论的重点,都涉及当今如何培养杰出的创新人才。特别是钱老,又一次谈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语重心长地强调:“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科技人才一定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这是钱老多年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观点。给我印象

最深的是,他在1991年中央为他举行的授勋仪式上讲的一席话。在那次讲话中,钱老回顾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动情地说: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能够有一点成就,应当归功于夫人蒋英。蒋英是位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奥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歌唱家。她和我的专业相差甚远。但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大意如此)

  对我来说,钱老这番话可谓振聋发聩,刻骨铭心。近十年来,不论是在报社工作,还是在学校讲课,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宣传钱老的观点。我认为它不仅对科学研究人员有启发,而且适用于一切领域。因为需要“避免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的,绝不只是科学研究工作。

  我常想,作为一位大科学家,为什么钱老这样强调艺术的功能?恐怕绝不仅仅是为了教人都去弹琴学画、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教人更好地认识复杂而多彩的世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一首乐曲、一幅绘画,把许多复杂和相互对立的音符、把许多复杂和相互对立的色彩,经过艺术家之手,变成和谐、协调、浑然一体可供人们赏心悦目的作品,其中值得我们去领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古人云:“物艺相通”,其实说的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生、相济、相融的道理。

  但是,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不容易。在生活中,办事情、做文章只讲其一不讲其二的“死心眼”实在不胜枚举。比如,在处理矛盾时经常是讲刚多、讲柔少,讲进多、讲退少,讲快多、讲缓少,讲行多、讲止少,讲热多、讲冷少,讲直多、讲曲少,讲“浓墨重彩”多、讲“轻描淡写”少,讲“大弦嘈嘈”多、讲“小弦切切”少,等等,这种单一的思维方法,往往是造成工作失误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都能经常在工作之余,静心听一曲《蓝色多瑙河》,看一卷《富春山居图》,从那或徐或疾、或卷或舒的节奏中,从那时繁时简、时浓时淡的笔墨中,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由潜移默化进而触类旁通,豁然开朗,悟出一些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的方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再往大处说,落实科学发展观,也特别需要具有这种“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的辩证思维的“杰出人才”。

  我理解的对吗?愿就教于钱老。(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范敬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