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山:建立有效机制 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6:30 人民网

  2004年末,我市户籍人口139.45万人,外来人口116.11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超过100万,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我市建立了有效机制,扎扎实实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2004年,全市共培训进城务工人员66501人,培训后就业38075人,促进了和谐中山的建设。

  一、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部门联动的有效机制

  1.以政策为先导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扎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城乡就业工作,把扩大与促进就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8月召开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工作的意见》(中委[2002]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劳动就业的意见》(中府[2003]113号)、《中山市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实施方案》(中府办[2004]68号)、《中山市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规定》(中府[2004]113号),同时印发了《中山市推进城乡就业试点方案》、《中山市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及就业安置补贴实施办法》、《中山市城乡就业督导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各镇政府、区办事处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颁发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为扎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奠定了可靠基础。

  2.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为切实有效领导和推动我市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城乡就业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促进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农业局、财政局、人事局、民政局、妇联、团市委、市技工学校、市中等专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任成员,负责相关培训就业政策制定、统筹规划。各镇政府、区办事处也相应成立镇(区)促进就业工作小组,负责本镇、区培训就业工作具体实施。各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与促进就业工作。

  3.实行部门分工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为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了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工作协调会议的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职能分工,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人事局、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及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和社区(村)委会互相支持,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建立定期汇报、通报制度,市府办以督办形式每季度向全市通报情况。同时,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从2003年起把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加大投入促进城乡就业等作为具体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将各项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和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中。

  二、合理配置资源,构建覆盖全市的培训网络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省、市级重点职业学校10所,省级专业实训基地2个,形成了以“国重”为龙头,“省重”、“市重”为主体,辐射全市的职业教育格局。全市24个镇、区均办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且普遍采取由我市创出的职业中学(理工学校)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建合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的“立交桥”办学模式,统一、合理、有效地配置职业与成人教育资源。在24所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8所是省级示范、13所是市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村校一体”、依托分布在村(社区)内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等方式,全市设有236个村级成人学校。另外,经市教育、劳动部门审批的300多个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全市各镇、区。这为我市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充分发挥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主体作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其认定为“中山市城乡劳动者就业职业培训定点单位”,采取分片负责的方式,共同承担全市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调动企业参与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积极性,由政府购买其培训成果。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凡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及符合条件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企业职工培训(教育)中心(学校)、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站等可根据实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单位经认可可享受市促进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三、开拓创新,推进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1.全面教育培训与专项技能培训相结合

  各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岗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长短结合,学用结合,灵活地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面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与培训,成为我市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全市每年城乡成人教育培训量均超过20万人次。2003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存量大的状况,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全市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培训就业扶持,确定用3年时间着力解决6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专项技能培训做到“三定”、“三结合”

  “三定”即定岗位、定指标、定培训。定岗位是指通过建立企业岗位余缺申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岗位统筹安排,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要。定指标是指各镇区结合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新生劳动力等的总人数,分别制定2003、2004、2005年的登记、培训、就业指标。定培训是指各培训机构制定培训教学计划,并根据已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培训任务。至2003年8月,我们结合我市旅游、餐饮、物流、城乡绿化、物业管理、制衣、制鞋、五金、家电、食品、电子、灯饰、家具、销售、仓库管理等区域经济特色、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全市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特点,抽调相关学校骨干教师,制定了《客房服务员》《城乡绿化工》《冲压工》《电子安装工》《家具制造工》等25个工种的教学计划,在实际培训工作中起到纲领、规范作用,使每个培训对象真真正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就是与企业需要、就业、人才储备相结合。

  3.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机制

  在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过程中,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走校企合作之路,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1)学校与部门、社区(村)配合。全市14所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的强项专业,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布署,承担本镇(区)及临近镇、区的城乡就业培训工作。各职业学校主动与相关镇、区的促进就业工作小组、公安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分局(所)、社区(村)委会等部门联系,对相关镇、区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清查,确定培训对象,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中山中专把经营理念引入办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社会竞争,把握每个机会,与行业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2003开始与各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分局(所)、用人单位联合办班,先后为3200多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小榄镇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小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校两牌,资源共享,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培训于一体,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等4所高等院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2004年,先后与镇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机械行业协会及其他有关企业、集团联合开办了东洋管理学院、小榄镇机械加工教育基地、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中山小榄培训基地、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站(二级)。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为当地培养了大量适用人才,2004年,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个(期),培训人员达7000人次以上。

  四、市、镇加大投入,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在再就业工程基金的基础上,设立了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并一定三年,主要用于支付就业岗位开发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扶持公益性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等。各镇、区也相应建立促进就业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03年,市、镇两级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3472万元,其中市财政1600万元,镇(区)财政1872万元,专门用于培训、职介补贴及劳动者、企业奖励。

  五、切实加强督导,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为监督和促进各镇、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市政府建立了城乡就业督导制度,成立了市劳动就业工作督导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农业局、发展计划局、民政局、科技局等部门抽调20名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分成7个小组定期对24个镇、区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督导和检查。年终按照中山市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分数在90分以上的镇、区为达标镇区,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按规定给予奖励。考评分数在70分以下的,予以通报批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