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后的热思考:港大拒收11位高考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9:46 金羊网-新快报

  决定命运的竟然是志愿一定要非名校不上吗?高考状元为什么被拒?新快报记者 谢少媛高校招生工作正逐渐接近尾声,但它带来的思考却并未停止。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无数考生、家长、亲朋好友体验着种种喜怒哀乐———考得好的,居然志愿填低了;考得一般的,因选外地院校竟被录取;落榜生中,有的是因实力不够,有的仅因选择错误,还有的是抱负远大……幸福的考生是相似的,不幸的考生却各有不同。从中多加思考反省,也许对后来者会有莫大的帮助。今年自行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在对17个省市的4848名申请学生

进行英语笔试和面试考核后,最终录取了250名内地学生,而11名各省市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在各地纷炒状元之际,这条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相当程度的轰动。在历次升学考试中“万能”的分数,在香港大学面前居然失效了,“好成绩=好学生=好学校”的高考“绝对公式”竟然不灵了。对此,人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那些状元崇拜者和唯分数论者是当头一棒!

  专家分析:重“分”更重“能”拒绝高考状元并非港大首创,欧美国家对高考状元说“不”屡见不鲜。德国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美国的哈佛每年也会把不少状元打发回去。这些大学拒绝状元有一个共同理由:对考生高分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浙江大学在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选拔也是不唯分数,几位高考数学成绩满分的考生纷纷落马。考试能得高分,证明了一个学生的应试、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这些名校也并非一概不要状元,但他们除了“分”以外,更看重“分”后面的“能”,他们拒绝的是高分低能的状元。在这些名校面前,综合素质是“敲门砖”,考生的最终竞争力靠它来说话。港大校方表示,港大不收录只求赴港读书,完全不打算参与课外活动的“书呆子”。港大这一录取新生的标准,实质是倡导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鼓励学生分能并重而不是成为“考试机器”。对此,省实的莫老师表示,学生们要认识到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应为自己做好完整的成长规划,包括学习、健康人格的塑造、生活自理能力、一定的社交能力的培养,不要害怕会因此耽误了学习,因为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习长远来看只会起促进作用。建议有志报考国外或香港的大学的考生,应该按国际标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加大对外语水平、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被录取的状元也不必觉得受打击。同样,香港的状元在大陆的标准下也不一定能成为状元。点评:教育应该“育分”还是“育能”?港大拒绝高考状元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围绕分数做文章。学生成绩好,一好遮百丑,就是好学生,就能升好学校。于是分数成了学生、家长、老师的终极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则被忽略了。在分数第一的“指引”下,学生学得很累,老师们教得也苦,可回过头来看看,培养了多少“高分低能”甚至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在港大面试中,有的学生连义工是怎么回事也答不出,更多的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其他的一问三不知。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曾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的障碍。只“育分”不“育能”的教育正在不断地设置这样的障碍。从港大拒绝状元这一事情中,我们应学会深思。(侯颖/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