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流浪孩子的天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4:58 中国青年报

  在北京一个叫“南花园”的地方,有一个像幼儿园一样的院子,院子里目前生活着50个左右曾经流浪在北京街头的孩子。这里就是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15岁的潘欣目前在这里已经生活了7个多月。

  2004年11月,潘欣和同伴在两个老乡的带领下从云南来到北京,本以为是到北京来旅

游,没想到一到北京,她和同伴就被老乡带到了一家服装厂打工。

  在这家服装厂,潘欣每天上午10时30分开始工作,一直要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能收工。

  工作了一个多月,潘欣没有拿到原本说好的每月300元的工资。她一气之下离开了老乡的住处,在街上开始了流浪。后来,有好心人找来警察,将潘欣送到了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像潘欣这样的孩子,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每年都要接待很多。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应当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

  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人杜国仕说:“未成年人身体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和成年人在一起救助,成年人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儿童还有可能受到伤害。”经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流浪乞讨中的未成年人单独区分出来,实行集中救助。

  2003年10月22日,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朝阳区王四营乡南花园村成立。这个从一座废弃的小学改建成的救助保护中心对在全北京市发现的3岁至18岁、身体基本健康、智力基本正常、身边没有监护人的流浪乞讨儿童进行救助保护。截至今年7月20日,中心已经救助未成年人1425人次,其中1363名受助儿童已经回归家庭和社会。

  业务科科长秦琬来中心工作前已经有32年的儿童工作经历,但是在中心接收第一个流浪孩子高严的时候,她还是感到了心痛。高严没有妈妈,爸爸喜欢喝酒,喝醉了就拿着棒子追着打高严。

  “高严是从其他救助管理站转来的,一来就哭,不信任我们。”后来送她回家的时候,高严总说这里的阿姨好,不愿走。

  为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进站时都要被送到医院体检。孩子的房间每天都要消毒。中心还雇了两名医生驻站,每天早上查房,挨个给孩子们量体温,检查身体。

  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牢记8个字的工作理念:救助、关爱、保护、教育。

  有些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流浪时间长,总是撒谎,编假名字、假地址,给工作人员寻找其家属带来了很多麻烦。工作人员耐心地跟孩子们交朋友,时间长了,孩子们才会说真话。“在这里工作,没有爱心、耐心和善心根本不行,要像妈妈那样对待孩子。”秦琬说,对待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发发脾气,甚至打骂几下,但对这里的孩子,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可以发脾气,更不可以打骂,只能耐心引导。

  中心对孩子们进行了半军事化管理,统一作息,每晚6时至8时组织收看电视,每天两次队列训练,每周两次洗澡更衣,每周更换一次床上用品。组织教师给孩子们补习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孩子们参观天安门、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看升旗仪式等户外活动。此外,还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抑郁、恐惧等情绪。

  今年,中心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联合开展调研,设计开展新的服务,以更好地开展救助工作。

  “我希望流浪的孩子越少越好,我们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宁愿失业也不愿看到有流浪的孩子。”杜国仕说。

  (注:文中流浪儿童的名字均为化名)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李松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