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集创新造就集装箱“大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5:51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在一般人看来,集装箱不过是个“铁箱子”。然而,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手里,“铁箱子”却变成了“钱箱子”:去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60亿元,实现净利润近24亿元;所有产品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连续9年全球第一。

  中集的“点石成金”之术从何而来?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搭建自主创新

体系,注入高新或先进技术“基因”,从而使成本降低和规模扩张成为“有水之源”。

  分布研发形成合力

  “集中管理、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研发组织体系,是中集打造技术创新持续能力的“人造土壤”。中集集团技术发展部副总经理刘春峰介绍,以深圳为大本营的中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专职研发人员300余人,指挥着遍布全球的1000多名技术人员的运转,制定严格的创新指标和激励机制,仅去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就高达近11亿元,约占集团总销售收入的4%,居行业领先水平。

  在技术研发中心下面,中集设有以产品分工的9个分中心、1个制造技术中心和1个CAE计算中心,同时还建立了材料试验室、罐箱实验室、冷箱热工实验室、专用车试验平台等中试机构。与很多企业不同,中集研发分中心位于遍布深圳、大连、青岛、上海等地的20个下属企业中,形成技术开发与制造基地的“无缝对接”。

  “去年一组统计数据颇能说明这种“握指成拳”的力量:协同性项目已占当年项目总数的20%以上,3/5的金奖项目是在集团内10多家企业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上海中集冷箱的自动喷锌机得到广泛应用,青岛中集冷箱生产线烟尘处理项目还被做成产品输送给其他企业22台。

  善用外脑杂交技术

  “从头做起”、“从零开始”曾是盛行的技术路径选择,但中集并未一味困守这种单干、苦干的模式,而是广泛借用外脑,形成国际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形成“技术细胞”的再造,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1995年,为抢抓国际市场需求,中集决定在上海上马冷藏集装箱工厂,为此引入德国Graaff公司的技术。“我们引进后很快就进入了创新阶段,比如进一步加强德国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把德国人的冷箱‘三明治发泡’技术整体提升到‘改进型三明治发泡’技术,即借鉴汽车工艺运用于冷箱上。”刘春峰介绍,这种运用不仅加强了集装箱的强度,还提高了绝热性,比德国技术前进了一大步。目前,上海中集已拥有11项国外冷箱生产许可专利,4项企业独立创新专利。

  收购是中集解决技术创新“源泉”的另一把“铁锹”。在开发罐箱过程中,中集就通过技术转让,获得英国UBHI公司的“LightWeightBeamTank”罐箱生产技术。中金公司的分析报告认为,2005年,产量1万台的中集罐箱将超越南非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在折叠箱领域,2004年3月,中集通过收购英国Clive-SmithCowley公司60%的股权,获得了折叠箱的铰链关键专利技术,并在今年将生产线搬到了广东新会。

  今年5月,中集更斥资将德国Waggonbao公司77项冷箱制造与设计专利收入囊中,完全掌握了冷箱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主要技术。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认为,收购国外公司的技术,有利于公司更合理、合法地拥有专利的主动权和使用权,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紧跟成本对接市场

  面对原材料上涨和产品价格下跌,中集前几年能够活得很好,有人总结说是其产品价格普遍比对手便宜100美元。这100美元的成本下降,不仅仅来自于生产环节的“精益”组织,也渗透到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等前端环节,这正是中集自主创新的又一特点。

  在研发中国首辆铝铆接厢式半挂车中,中集技术人员对前端上梁采用了弧形设计,因为若采用一般弯曲制作工艺,制作过程繁复,成品率极低,增加生产成本,外形也不够美观。而通过生产线的重新设计改造和合理布局,南方中集深圳东部工厂生产一个标准集装箱可以由蛇口工厂的6分钟缩短到3分钟。

  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成本优势也使中集力量更足。在收购韩国现代位于青岛的冷冻集装箱公司时,由于中集掌握着冷箱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干货集装箱的全球第一规模,结果现代的工厂被中集从1.8亿美元的报价一直压低到1920.66万美元后成交,成交价格还不到工厂实际价值的一半。

  作为行业领导企业,中集不仅仅追求成本控制,也重视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世界集装箱业都使用热带雨林树种克隆木来生产木地板。出于环保的责任,中集在上世纪90年末就开始自行研制人工林替代树种,并成功开发了原料丰富、廉价高质的桉树木地板。

  “中集的扩张就是依托于这个低成本的自主创新能力平台。1999年有4家公司加入中集,其中远东、北洋我们未派一兵一卒,但是他们还是在第一年就赚了大钱。中集进去了,带给他们新的订单,新的客户,新的技术,便宜的原材料和资金,增加了赢利空间。”吴发沛深有感触。

  制定标准掌握主动

  2001年年底,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首次提出中集的世界级企业目标,他对“世界第一”有自己的诠释:“我们要看世界标准的修订中集参与了多少,国际行业协会的会议上,中集有多少发言权,未来有多少标准是中集主导的。”

  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是中集发出标准“中国声音”的重要管道。在参加国际集装箱标准协会会议时,中集提出了6项修改提案并被最终采纳。此外,中集还主持制定了5项专用车行业标准和1项空港设备部标,仅去年就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修订22项,在集装箱的国际标准和专用车的国家标准制订方面已占据了行业领袖地位。

  中集深知,仅仅有技术还不够,还必须为技术穿上“保护衣”,通过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据了解,中集建立了以专利为主包括技术秘密和商标版标的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专利申报、实施、维权和侵犯防范四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目前,中集拥有500多项集装箱设计专利和800项专有技术,并以每隔一天半就有一项新专利的速度递增。

  技术和标准的拥有,使中集对行业发展具有话语权,成为惟一能够提供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家。只要中集进入的领域,其他对手都被逼无奈退出竞争,凡有新、特产品开发需求的客户,大多要求中集参与推动。一个生动的例子是,2000年底,美国一家企业经过几十年努力发明了“聪明箱”,却全力邀请中集入股。被婉拒后,这家企业又改而要求中集派出董事。

  “1996年,冷藏箱引进时有12项专利,中集经过几年的独立研发,逐步替代国外公司的核心技术,共取得了11项专利,70%的技术为中集所自主拥有。”刘春峰说,1996年以前,中集的利润全部来自干货箱,而现在中集平均每年有35%的销售额和利润都来自于新产品,年均新产品开发达200多项。

  “中集已经明确了‘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战略目标,并确定车辆业务为第二层面业务。我们认为,未来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必须要技术先行。”吴发沛表示,创新无限已经被写入中集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成长。

  作者:本报记者刘伟 编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