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击日寇第一枪(难忘的往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6: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海

  开始于1931年10月16日的江桥抗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创。作为江桥抗战研究会的会长,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江桥抗战不仅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揭开侵占中国东北的序幕。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短短40多天,中国东北半壁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民族奇耻大辱让国人悲愤。黑龙江的一位小个子军人———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抗击日寇。

  江桥阻击战役结束于11月21日,历时37天,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月16日至18日),谢珂率抗日军阻击伪军张海鹏部,初战大获全胜。第二阶段(10月20日至11月7日),在大兴一带激战数次,毙伤日伪军4000余人。第三阶段(11月12日至21日),三间房血战及撤离省城。马占山在《龙江省抗日战斗详报》中记述三间房血战:“鏖战三昼夜,肉搏十余次,阵地失而复得者数次,毙敌2000余名。我军伤亡校官37名,尉官123名,连同士兵已达3000余名之多”。可见,战况之惨烈。

  1990年8月,我到三间房寻访抗战遗迹,巧遇一位名叫石玉堂的老人。江桥抗战时,老人16岁。他告诉我,马占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放马时练就了一身马上的好功夫,后又练成了一手娴熟的枪法。激战中,他可以在马肚侧面藏起身子,用来迷惑敌人;也可以把头探在马前,开枪弹无虚发。马占山当年领导江桥抗战,亲上战场。

  石玉堂老人告诉我,从大兴退到三间房以后,仗打得最激烈。双方交战的阵地遗尸累累,足有几千具,有日军的,有守军的。第二年春天,冰冻在荒野的尸体发出臭味,日军怕发生瘟疫危及自己,命令各屯出车收尸。几个屯的人在南大岗子挖了一个长宽各30多米的大圈坑,坑有一人多深,一人多宽,然后赶着牛车满大甸子捡死尸,死尸有的已残缺不全、有的丝缕全无,乡亲们眼含热泪,捡满一车就堆埋到坑里,直到把尸体拉完,大坑填满。

  1991年,我还在前官地屯找到一处掩埋大兴之战死亡将士的沤麻坑,这是一处环形壕沟。据当地77岁的陈鸿升老汉回忆,当年他放牲口时,亲眼看见挖环形壕沟,掩埋江桥抗战战死的无数官兵,齐齐哈尔解放后第一任市长朱新阳,闻讯后将其称为环壕英烈墓。为此,赋诗一首:江桥抗战第一枪,全民奋起国威扬。凭吊环壕英烈墓,不由热血满胸膛。

  (本报记者 冯春梅整理)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