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 铸造航天新辉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6: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科学发展观 铸造航天新辉煌(组图)
东方红3号卫星。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来燕

  编者按:35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在航天这个世界高科技领域,我国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航天事业的发展,历来为国人所关注。为使读者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特别约请航天专家为本报撰文,分别就读者关心的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资源卫星应用等领域的热点话题作出回答。

  实践证明,在航天这样的高科技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期待我国航天事业续写新辉煌。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35年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和5艘“神舟”号飞船,航天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空间技术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空间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空间科学取得长足进展,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并且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中国航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航天事业发展

  我国确立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实现翻两番。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面临着人口增长、产品结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对经济增长越来越强的约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学技术是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和解决这些制约的根本途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跃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跨越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初步估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门对航天器的需求量是“十五”期间的三倍,月球探测工程、载人航天后续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相继启动,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作为中国航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重应用求效益,推进航天高技术产业化进程

  近十几年来,航天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在全球形成了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报道,目前全球航天高技术产业的年收入约10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服务业约占60%;预计到2010年,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服务业约占70%以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天高技术产业有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卫星通信、广播、导航和遥感市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航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把握航天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大力加强卫星应用技术的研发,引导社会需求、培育新市场、拓展发展空间;以信息化为先导,加强卫星和运载火箭等航天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建立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的综合卫星应用体系,支持卫星应用服务业的发展;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航天高技术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形成以卫星制造业、运载火箭制造与发射服务业、卫星应用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构成的完整的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

  我国研制并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广大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系统的基本技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跟踪手段、信号形式、星体温度控制技术都超过其他国家首颗卫星的水平,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实践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航天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突破,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与其他航天大国相比,我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将影响未来发展。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强化基础是前提,自主创新是核心。我们必须把提高航天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实践表明,国家重大工程是围绕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和实现国家目标的主战场,也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同时,要继续坚持重大战略任务牵引,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通过实施新的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带动航天科技和产业能力的整体跃升,实现航天事业的跨越和持续发展,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中国航天创新发展的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造就新型航天人才团队

  我国实施的“两弹一星”工程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而且培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涌现一大批科技精英,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源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源、兴业之本,实施人才战略。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要通过实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凝聚人才、历练人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构建鼓励创新、尊重首创的文化氛围,建立创新人才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航天人才团队,为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航天国际合作

  21世纪是人类探索与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新世纪。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时期,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更加广泛的航天国际合作,加强航天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航天国家的必然选择。

  我国将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航天交流与合作。我们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展多层次、有重点的国际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环境;大力开拓我国航天产品的国际市场,提升整星出口与对外发射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加强航天领域政府间、部门间、企业间、组织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的重大航天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与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航天事业的根本指针。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铸造新的辉煌。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十四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 铸造航天新辉煌(组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