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构架 统筹成都平原城镇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6:39 成都日报

  成都将发展为一星多极,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小城市-重点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

  三个集中,把广阔的农村地区统筹起来,有机整合市域内的空间资源、地理资源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工作包括城市(镇)和农村两大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城市(镇)规划体系已经形成,但广大农村地区的规划工作却相对滞后,城乡规划工作不平衡。

  成都——作为成都平原城市群中惟一的特大城市,对周围城市有着很强的聚集、辐射、扩散功能,目前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已经到了极限,发展必须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小城市-重点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必须进行大构架,通过“三个集中”,把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进行有机进行组合、搭配。

  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全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建设规划的编制,正是基于这个大构架,把中心城区广阔的农村地区统筹起来,纳入一盘棋,通过规划,整合市域范围内的所有空间、地理资源,这次意义深远的农村地区专项规划给成都未来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采访了市规划局。

  城市更像城市

  农村更像农村

  昨日,市规划局局长李家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首先要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这是不能混淆的。在此次农村地区专项规划编制中,并不是简单地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他强调,而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村地区专项规划的编制

  应注意什么?

  1、科学地推进农村城市化。使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非农劳动者有计划地向城镇转移,逐步将“洗脚上田”的农户全部或大部分迎接到各级城镇中安家落户、置业。把一片青(作物)黄(土地)留给农村,把完整、集中连中的大片耕地留给种田能手去开发。

  2、在区域规划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各种层次、规格的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网络。鼓励乡镇企业向县城(市区)或镇所在地集中,实行工业园区化,布局集中化;统一安排基础性公共设施,提高土地与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产生集聚效益。

  3、在欠发达农村,由县级政府出面统筹协调,让邻近的几个乡镇(或村)联合选址建设共同使用的工业小区。但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各乡镇(村)共同得益;二是进入门槛较低。

  4、在已经高度分散布局非农化的区域,一方面,鼓励各企业入“园”;另一方面,可按田园城市模式进行规划、改造。

  5、根据“三个集中”的要求,应突出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居住点)布点、农林生态用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规划内容。

  6、以城乡一体化目标和现状资料条件为引导,按城市居住社区规划标准,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的数量、空间布局以及建设时序。以农村地区新型社区为中心,统筹安排和设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7、规划必须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区域性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资源的控制。在区域内应划定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用地,划定包括农林生态用地在内的必须依法保护的各类用地,规定针对道路、用地、河流、绿地、管线、轨道交通、文物古迹等的各类规划控制线。针对不同用途区域合理确定必要的配套建设的控制指标。

  8、强化基础设施和项目带动。推动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行相邻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从规划上避免“小而全”的重复建设。

  9、注重特色塑造。各区(市)县要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指定“三个集中”规划,高度重视塑造自身特色。

  10、“三个集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配套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建设要与“三个集中”的建设同步。

  11、依据全市城镇体系规划的框架,进一步积极稳妥地调整城镇布局,加大行政村撤并力度加快推进城镇组团的规划建设。倡导集中连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各地要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农村居住的集中。在规划确定的农村新型社区之外的区域,一律不再安排新的住宅建设。

  12、把确保集中居住的农民就业事业稳定的经济收入作为“三个集中”规划的前提。农村新型社区的选址应尽量靠近城镇,靠近工业集中发展区(点)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靠近具有一定规模的三产项目,以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要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经济经营设施统筹纳入“三个集中”规划,特别是要纳入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确保集中居住的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撑。

  世界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分隔、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四个阶段。

  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在“围城”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缩短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距离,为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城乡一体化真正的内涵和目标,就是让所有人口,无论居住在城市或农村,都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并不是让所有农村人口都转移到城市。它是不断适应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对经济生活不断进行整合、调节的结果,想在短时间内消灭城乡差别,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规划必须先行。(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