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农民一个无忧的晚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4:04 大众网-农村大众

  采访中,有个很深的体会: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件极为艰巨而又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有时不我待的强烈危机意识,但同时又必须坚持立足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这是农村养老一个大的趋势,也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政府的参与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

的因素。

  2003年,中国第一批“退休农民”在青岛市城阳区出现,1万多名农民成为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第一批受益者:在交足投保金后,他们每个月可以领取最低87元的养老保险金。到如今,城阳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在全区8个街道230个行政村全面推开,95%的村参加了养老保险,已有29万多适龄农民参保,参保率为75%。截至目前,全区共1500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据了解,城阳区根据《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分成三大块:区、街道财政分别补助3%、村集体补助6%、个人交纳6%,基数为上年度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要年满18周岁的农民都可以参保。连续交纳15年或一次性交足投保金后,女性农民年满55岁,男性农民年满60岁,就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与村集体的财力、农民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城阳区明确规定,对人均可支配财力在650元以上的村,必须对参保村民进行补助。同时还规定,凡应给参保村民补助而不给补助的村,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不准公款出国出境、公款购车、评先、评模等。据统计,区、街道财政每年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达6000余万元,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城阳区的做法,对全国农民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农民终于向真正意义的社会养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阳区的做法,缘于该区强大的财政能力做支撑。对一些经济实力暂时达不到的地区,由政府参与,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不断完善家庭养老模式,也许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路子。从今年3月份开始,宁阳县的近8万老人都手持一份家庭赡养协议书,实现了由自主养老模式向协议养老模式的转变。《家庭赡养协议书》将赡养细分为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规定了由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衣、食、住、行等具体赡养内容。经济供养上,将子女供给老人的粮食、食用油、取暖用煤数量和兑现时间予以量化明确,由双方协商直接写到协议上;而对老人的住房、衣被、医疗费用也在协议书中予以了明确体现。《协议书》还约定了老年人应尽的义务。

  无独有偶。平度市农村老年人有18万人左右,占该市老年人口总数的90%。该市大部分农村老人是靠子女赡养,基本生活能保障,有的村根据本村的情况还给老人发放一定的补助。前不久,平度市老龄委组织每个家庭签订了《家庭养老赡养协议书》,明确了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欣喜的是:农村养老问题正在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早在2003年12月24日,省政府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以省政府的名义专门针对该问题发文,这在全国还是首家。今年6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又在《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意见》中特别提到:努力扩大试点,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到2007年基本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今年4月28日下发的文件中也提出,在农村积极推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与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政策相结合,扩大覆盖面。

  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尊老爱幼的美德代代相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全国农村老年人最多的省份,有信心也有能力给那些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齐鲁大地的农村老年人一个无忧的晚年。本报记者张洪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