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陆佑楣院士:三峡不会成为三门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4:4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2讯 记者许秀华报道:今天上午中国工程院陆佑楣院士做客强国论坛,就“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当有网友问及三峡是否会步三门峡电站后尘时,陆院士谈到,三峡工程从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来,到开工一共70年的历史。这中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同时包括了对一个工程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个过程中研究主要的

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能不能把电站建起来以外,最重要的还有生态和环境的问题。现在可以说,三十年之内三峡工程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六十年、一百年以后,这个水库还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不至于造成像三门峡一样的后果,这是我们要对历史负责的。

  黄万里教授是我们非常尊重的水利界的老前辈,他的主要功绩应该说是对三门峡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质疑,三门峡水库是我们一个失败的例子,如果按照黄万里教授原来的意见,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错误。

  但是长江和黄河的情况不一样,这两条河流的泥沙含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长江的泥沙比黄河少得多,一年输送的泥沙是五亿千万吨,这对长江的水位来讲是很少的,每一立方米的水里1.2公斤的泥沙,再加上水库采用随清排混的办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泥沙对水库的淤积。所以黄万里同志没有对三峡工程提出太多的意见。

  对于泥沙淤积问题,三峡水库经过了多年的模型实验,根据泥沙资料模型实验,这个淤积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在重庆以上的长江的干流、支流都在不断地兴建水库,通过重庆的泥沙量会逐步递减。有一部分粗颗粒的泥沙又分散在上游的水库里,所以三峡水库末端的泥沙淤积影响并不是太大。大概到了七八十年以后,就可以做到冲淤平衡。长江的上游还在不断地兴建水库和水坝,三峡水库在2003年6月1日蓄水以来,经过这几年的观测,来沙量是逐年递减,当然这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观测,必要的时候,为了通航,港口就要进行一定的疏浚。

  三峡发电形势非常好,它从1993年开始建设,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到2003年6月1号开始蓄水发电,船舶也可以通航了,目前整个工程大概完成了80%以上。三峡工程一共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一台70万千瓦的机组相当于以前一个中型电站的容量了。分为两部分,左岸有14台,70万千瓦的机组,右岸12台70万千瓦的机组,一共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1820万千瓦总装机总量,三峡建成一期工程就是1820万千瓦。今年大概可以发到500亿度电,主要是送到华东、华中和华南三个地区,缓解这三个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