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徽农民何以持续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6: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去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等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今年安徽全省农村形势却一路看好

  安徽农业正进入新一轮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该省政府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令人振奋:全省夏粮总产86.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2亿公斤,是历史上第5个丰收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437.7元,同比增长18.6%,超过全国上半年11.3%的增长幅度。安徽农村经

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上运行,整体呈现速度较快、运行平稳、协调性增强的特征。

  去年以来,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小麦、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直接影响经济收益。二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化肥、农药、柴油价格高位运行,影响农业效益。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全省农村形势却一路看好。安徽何以持续保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首先,得益于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持续效应和地方对农业的不断投入。

  中央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安徽省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率先在全国实现粮食直补资金突破现有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的50%。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增加到8.65亿元,比去年增加1.85亿元。2003年—2004年。全省已兑现到农民手中的粮补资金总额达13.18亿元。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粮食直补方式,逐步向主产区种粮农民和种粮大户倾斜,推行“一卡制”服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安徽今年还免征农业税,仅此一项,可使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政策性收入43.8元。其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见效,市场活跃。

  从2003年6月起,安徽率先在全国推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与国有粮食企业同台竞争,比价格、比服务,市场空前活跃,农民卖粮不再遭遇“打白条”。

  不仅如此,粮食企业实行订单收购,优质优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也激发了粮食企业产业化经营的热情。到2004年底,该省粮食企业与农民共签订优质粮油订单面积3400多万亩,订单收购61亿公斤。粮油加工业蓬勃发展,一大批企业成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二次结算、二次分配”等方式,兑现承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再次,农民市场意识、自主意识日渐增强,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年“三夏”期间,肥西县村民郑腊梅没有停下在北京的服装生意回家农忙。家里4亩地,只要花上100多元钱请收割机帮忙,个把小时就收割完了。而往年回家一趟,光路费就得花去八九百,至少忙活半个月,北京的生意还要损失千把元。

  像郑腊梅这样,愿花“小钱”雇收割机而不放弃打工挣“大钱”的“精明”农民越来越多。目前,安徽外出劳动力已突破1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由于就业稳定,农业大忙季节返回人员减少,外出劳力工资性收入全年呈增长态势。据安徽省统计局调查,上半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同比增加4%左右,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事实上,农民市场意识的觉醒不止于此。开展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误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的“秘诀”。安徽省农调队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粮食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小麦、油菜籽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公斤低0.2元左右,但由于瓜菜、茶、桑、果、畜禽和水产品市场价格走高,再加上二三产业收入增加,弥补了粮油价格下跌的损失。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03日 第一版)

  作者:新华社记者 葛如江 杨玉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