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激情接轨上海 宁波情有独钟(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6: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8月4日,宁波市党政代表团将再次访问上海。在上海人的记忆里,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访了。年复一年,活动的项目愈来愈新,内涵也愈来愈深,但主题始终只有一个:接轨上海

  行程4小时,间隔3城市,从地理位置上看,沪甬间的距离显然不短。对上海一往情深的宁波人,却以热切的接轨之心,欲将地理空间缩短为心理零距离

  三波接轨 热情倍增

  历史上,宁波曾掀起3次接轨上海的热潮。

  第一次,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借助上海的零部件加工和委托加工优势,再加上“星期天工程师”的辅助,宁波的乡镇企业在短短10年间风起云涌。当时,80%以上的乡镇企业及农村农民的从业、温饱转型,均与来自上海的师傅、订单和市场直接关联。

  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的开发开放,给宁波第二次接轨上海带来了契机。这一阶段的鲜明特点,是政府的参与合作,促成了“长发集团”、宝新不锈钢、常洪隧道等一批上海投资的大项目。两地合作建起数十家技术开发机构,上海为宁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宁波制造”通过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这波接轨热,宁波既充分借助上海经济、信息等资源优势,又接纳上海产业的转移,初步形成在长三角南翼地区及全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2002年7月,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的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宁波第三次接轨高潮的到来。而接轨序幕一拉开,宁波人就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投资上百亿元,在杭州湾上兴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3年后的2008年,取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两小时的路程,将把宁波与上海更紧密地融合起来。

  层层推进 主动接轨

  盘点接轨之举,可用八字归纳:层层推进,有条不紊。

  从民间自发引进,到政府主动接招,宁波自下而上,有备而来。《紧紧抓住宁波接轨上海的战略机遇》,《宁波接轨上海:模式、机制和重点》,《宁波依托上海融入国际化研究》,《宁波商贸流通业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对策研究》……一个接一个出笼的调研成果,逐步廓清了接轨思路。2004年1月,宁波市委出台进一步推进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定下了基调。

  接轨需要平台,宁波构建平台重在规划,重在基础。慈溪、余姚两市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端“桥头堡”,宁波编制完成余(姚)慈(溪)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布局规划。杭州湾跨海大桥与配套大桥建设的南岸连接线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

  随着接轨领域的不断扩大,宁波的产业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农业方面,宁波的水产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成为上海“菜篮子”工程组成部分。工业方面,宁波的电子、汽配、模具、塑料等行业已成为上海大工业、大企业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加工产值占宁波区域工业经济的一成以上;宁波6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企业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营销关系,宁波内销产品的10%由上海市民消费,20%通过上海销售渠道批发中转出去;宁波保税区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宁波在上海的投资企业近500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0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180亿元。

  专题合作的推进,实现了城市之间的要素互动。沪甬两市的最大优势在于港口,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宁波港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科技和人才是上海的优势资源,宁波与上海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仅去年就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强的高科技项目40多项;上海名校也在宁波合作培训当地紧缺人才。

  向来以务实低调闻名的宁波人,开始转变观念,学会了“推销”自己。2003年8月,宁波在上海举行大型投资项目推介会。2004年5月,宁波谋划了一场上海大院大所大企业“宁波行”活动,50余位科研专家、高校校长、教授和企业老总成为宁波的座上宾,沪甬两地签约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近7亿元。

  区县挺进 各出高招

  对宁波来说,上海不仅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也是抢占国内市场的战略要地。经济发达的各县市纷纷动作。

  位居杭州湾南岸的慈溪市,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两年前,当大桥工程正式奠基时,数万群众齐声喝彩的动人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了接轨上海、接轨国际,慈溪全力打造“数字慈溪”,推动区域经济由“地域块”向“网络块”跨越升级。承接上海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杭州湾新区建设进程加快,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亿元,进区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余姚市的接轨举措也厉兵秣马。应运而生的姚北工业区,毗邻大桥南端。同时主动出击,加强在上海的宣传,召开投资项目推介会、投资环境恳谈会等,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工博会。

  位于宁波市区的江东、海曙、江北三区,则把接轨重点定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江东区与上海卢湾区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去年8月在上海举行“宁波核心区现代服务业(上海)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海曙区专门成立接轨上海工作协调小组,2004年,引进来自上海的大项目总投资6.5亿元,注册资金5.5亿元。江北区专门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接上海卢湾区和静安区,学习服务业经验。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半岛的象山县距上海最远,但象山经济与上海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海,活跃着7万象山建筑大军,“象山海鲜”是上海餐饮业的一个响亮招牌,年营业额达12亿元。象山蓬勃兴起的海洋旅游业年增50%以上,今年上半年上海人占了游客总数的一半。不仅如此,象山还千方百计缩短与上海的空间距离。象山港大桥建设项目刚通过国家交通部门的会审,预计年底将正式兴建,2010年可建成通车。届时,象山将由交通末梢跃升为交通枢纽,成为温州、台州地区到长三角地区的新通道。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03日 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顾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