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杭州:“文明工程”造福百姓(城市文明③)(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6:01 人民网-华东新闻
杭州:“文明工程”造福百姓(城市文明③)(组图)
西湖拂晓

  钱伟鑫摄

  杭州火车站出口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我为创建加一分”等话语;游客进入西湖风景区,还能免费得到一把“文明扇”,扇面上有文明游园的提醒;上了出租车,服务周到,停车时与司机交谈,知道了这里还有个全国独一无二的“的士节”……

  见微知著,润物无声。这些细节,正是杭州展示给每一位外地来客的城市精神;而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而言,这种精神的形成却不是一条标语、一个提醒所能容纳的,它是政府领导下全体干部群众合力打造“文明工程”的结果。

  行动迅速 机制长效

  老百姓切实分享“民心工程”成果

  文明城市创建能否真正成为造福于百姓的“文明工程”,衡量标准只有一条,即是否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使老百姓切实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近年来,杭州市坚持以民为本,办实事、抓重点、治顽症,为老百姓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今年67岁的阮祥住在下城区武林街道大和弄,说起家门口的小巷,阮大妈有一肚子的话:“原来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围墙都是泥砌的,一下雨墙面就成了大花脸。巷口20米范围内就有17只七高八低的窨井盖,加上路面积水,走到这里经常一身泥。居民的衣服都晾在电话线、电线杆上,花花绿绿像开百货公司。”让阮大妈不敢相信的是,仅仅3个月时间,居住了26年的小巷居然大变样:路面铺上灰色地砖,墙面统一用灰色条砖相砌,巷口的围墙上还安上了“梅、兰、竹、菊”镂空铁饰;一楼的住户统一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晾衣架;路面上有了新型复合窨井盖,下雨天再也不用为四处飞溅的泥水烦恼了。

  “这一切都是政府带给我们的,是街道、社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辛辛苦苦磨出来的。”阮大妈戏称社区党委书记韩根跃为“盒饭书记”,因为从大和弄改造的第一天起,韩书记一日3餐都在办公室吃盒饭。更让阮大妈感动的是,她为小巷改造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几乎都被采纳了,“光听证会我们就开了5次呢,每条建议有关部门都会认真考虑,可行的马上付诸实施。我们没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据阮大妈介绍,有居民提出垃圾房设在马路边,既影响交通,臭水、污水又扰民,街道改善办协同有关单位不仅将垃圾箱全封闭,装在了围墙里面,而且还装了排污口,和地下排污系统相通,垃圾房也开始“截污纳管”。

  像大和弄这样在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的小巷在杭州已有100多条,而这仅仅是杭州市政府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序曲。每一项改善工作不仅行动快,见效快,而且处处问需于民,注重细节关怀。“环境这么好的小巷,谁又忍心去破坏它呢?”阮大妈说小巷改造后,大家越来越讲文明,社区也越来越和谐。

  就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进入了第五个年头。5年来,“春风行动”构筑起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的“爱心绿色通道”,建立了对困难群众进行长效帮扶的社会化运作方法。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家庭住房等方面都有相关制度保障。

  癌症患者吕月兰是“春风行动”的受益者,让她感触最深的不是每个月领到的补助金和享受的优惠政策,而是社区帮困者用爱心陪伴她的每个日夜,是来自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每份支持。“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我的身后有政府、有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我一定能战胜病魔!”已做了5次化疗的她自信满满。

  古韵今风 交融互动

  每个人真实触摸历史文化脉搏

  西湖是杭州城市文明的根系与灵魂,然而,岁月损耗了它的美,西湖水域面积成倍缩小,杨公堤风采尽失,环湖周边的部分公共资源成了单位资源甚至个人资源,人们只能在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荡舟山间丛林寻幽觅胜。为了传承历史、保护文化,更为了能让老百姓共享西湖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寸岸线,杭州市在2002年推出了“文明工程”的大手笔———西湖综合保护。

  时逾3年,西湖全景之梦,圆了。

  深入挖掘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西湖综合保护的重头戏。湖西地区整理出了都宅云锦等36处历史文化景观;新湖滨景区里,风波亭、清旗营等讲述着当年的历史;北山街上,史量才、沈秋水、朱润生等名人的身影朦胧浮现,轻轻诉说他们各自的荣辱兴衰。

  在湖西地区整理出的盖叫天故居,游人不再只是静静观看名角的梨园春秋,还可以欣赏到“生旦净末丑”的现场演出。原来,每个周末,这里有不少名家免费表演,四方戏迷们借此小天地相互切磋,提高技艺。为了让游客更真实地感受历史,如今曲院风荷风景点中的风荷御酒坊用场景复原、微缩景观、实物陈列等手段,生动展示南宋御酒制作流程、赛酒会等内容,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品尝一下南宋名酒。历史与现实两相呼应使文化传承有了更鲜活的脉络。

  更为老百姓称道的是,洗尽尘埃、换上新装的西湖竟从历史深处走到了自家门口。目前,西湖边的绝大多数公园都已免费开放,全部贯通的西湖沿岸成为游人自由亲近的游览道、绿化带,西湖成了杭州市民的后花园。一边感受着旖旎风光,一边“看”着苏小小、白娘子从发黄的故纸堆里、从戏曲舞台中款款走来,老百姓自豪地说:“西湖已成为杭州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最好例证。”

  西湖并不是惟一,杭州正通过多种手段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杭州有许多“会说话的围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体画,编织起历史文明的碎片:潮王路上的古训墙景,一幅画一段历史、一种启发;“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往来商旅如织”的古运河风情,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上塘路的一段墙体上,再现了昔日古运河的繁荣……保护和传承杭州城市的文脉,更多地体现在城市建设的细微之处。

  全民参与 全城受益

  你我他亲手绘制城市文明地图

  创建文明城市靠什么?靠大家!几乎每个杭州市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三个字,他们用热情和行动培育着“文明工程”。一方面,杭州市政府为市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搭建了平台,坚持重大项目建设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每年登报征询市政府10件实事项目,以问卷形式征求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前不久,杭州市文明办在《杭州日报》上推出了“测测评评说杭州”系列漫画,用极具特色的杭州方言、诙谐幽默的人物情节描述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指标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了一座文明城市、一个文明政府、一位文明市民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杭州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也能打分。

  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有了各种各样的载体。在杭州市下城区的东新园社区,大家参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社区网站的论坛。由于小区里的业主来自各行各业,专业特长就成了帮助他人的有力武器。一位网名叫“朱波波”的医生当起了论坛“网络医院”的版主,有什么毛病先去那里诊治一番;“博采众长”本是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社区论坛上他摇身一变成了“法律专题”的版主,解答居民的各种法律问题。哪个居民打扫了楼道卫生,论坛的“今日新发现”马上广而告之;哪家的狗跑出来乱叫,论坛的“新闻联播”马上给肇事者施加“舆论压力”。东新园社区党委书记方欧说:“社区的网站像探照灯一样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每个居民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

  公园、绿地、街道,每一块土地都可能成为杭州文明创建的新标识;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关怀,你我他都可以拿着笔在这片土地上绘制出新的城市文明地图。如今,在杭州众多的十字路口,都有头戴小红帽、手挥小红旗的志愿者,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认真地做着城市交通的文明劝导工作;盛夏之时,用电紧张,1个孩子带动6个大人从点滴入手开展节电大行动;百万市民清洁杭州,以举手之劳倡导文明之风;市民学校、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学校、家长学校……各种类型的学校共同搭建了素质教育平台,不断提升杭州市民的文明素质。

  “如果每个人都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我们的城市将更美好,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杭州热心市民童天佑大伯的话,道出了“创建靠大家”的真谛。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03日 第三版)
杭州:“文明工程”造福百姓(城市文明③)(组图)
钱王祠建成开放后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休闲

  潘海松 许俭摄

  作者:本报记者 叶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