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干部选拔制度又有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6:2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最近,广东省对干部的选拔方式做了重大改进,把群众认可环节提到考试之前,即备选的干部必须先得到群众的认可,然后组织才能推荐;与此同时,温州财政局、交通局等部门的局长述职首次通过电视直播;来自四川的消息则称,该省21个市州党委“一把手”已全部实现异地任职。种种迹象表明,全国各地的干部选拔、监督制度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群众先认可 组织再推荐

  广东公推选拔三百市厅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

  本报综合报道 公开选拔中“考而优则仕”、群众认可难以体现以及“即考即用”、无法与后备干部制度衔接等弊端,日益凸现。为此,广东省创新选拔方式,把群众认可环节提到考试之前,将“公推公选”重点转向培养后备干部的“种苗工程”中。

  八年“公选” 喜中有忧

  即选即用,难防“高分低能”

  “考而优则仕”、“备用脱节”待破解

  广东是最早实施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省份之一。1997年以来,全省已组织了4次副厅级领导职位的公开选拔。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公开选拔厅、处、科三级领导干部近3000名。

  “公开带来公平,‘公选’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具体方法上,还有不少有待完善之处。”组织部的同志对“公选”有很深入的思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即考即用,很难防止‘高分低能’;二是有的考了高分,但群众不认可,而一些群众、组织都认可的干部,一旦开始没有考好,就被彻底淘汰,一考定成败,实际上成了‘考而优则仕’”。

  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为此,要抓基础、抓源头,努力实施“种苗工程”。要通过竞争机制,遴选大量优秀、年轻的干部苗子,放到基层培养锻炼。如何落实“种苗工程”,大规模、大范围地选好“种苗”?怎样既保证扩大用人视野,又使“公选”与落实党的后备干部政策相一致?广东省委组织部把“公选”的重点,放在通过公开推荐选拔等方式优选“种苗”上,由“公选岗位”变为“公推”任职资格。

  五大“公开” 好中选优

  先民主测评,再进行考试

  “仿真”命题,考实考活

  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麦教猛正准备出发,参加广东省委有关部门为培养“种苗”而组织的出国培训。

  麦教猛现任湛江市赤坎区区委书记。在此之前,从24岁就当上镇党委书记的他,长时间在基层摸爬滚打,却没有跟“公选”沾过边。

  “以前‘公选’是自己报名,再参加考试,感觉是‘单打独斗’,很担心别人认为自己就是为了争官。”麦教猛说,“这一次办法好,首先是群众推荐、民主测评、组织把关,每一步都体现了群众公认。自己不但不担心影响形象,反而觉得是件很光荣的事。实干的干部,不用自己报名,表现好就会被推出来,等于扩大了干部参与竞争的范围。”

  新举措带来的好处还不只是这些。

  这次“公推”后备干部前,广东出台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在程序中体现了民意的重要作用:首先发布公告,之后是会议推荐、民主测评、适当了解、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组织部门资格审核,最后才是统一笔试、面试,征求意见,省(市)委确定。

  而“公选”出的后备干部“先备后用”,等于增加了实践考验的环节,有利于更准确地选人、育人,从而提高了选拔质量。

  目前,广东已总结出选拔“种苗”的5种公开竞争方式,分别为公开选拔、公开推荐、公开选调、公开招考、公开招聘。公选,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公推,即以民主推荐、组织推荐为基础,引入公选的笔试和面试环节;公开选调,即根据需要从人才较集中的省直单位公开择优筛选县(市、区)副职;公开招考,即对选调生也进行公选公推;公开招聘,即对国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按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模式,竞争择优。

  针对“公选”考试环节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设计好试题,仍是关键所在。

  广东采取的办法,依然可以称之为“公开”———考什么、怎么考,在考前就已通知给每位考生。而考题也可以说是公开的———全是实践操作类型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全看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发挥。

  扩大竞争 精育良才

  八类“种苗”均通过公开竞争产生

  打通三条通道,促进“种苗”成才

  7月26日上午,第一次通过竞争选拔的45名广东省第四批援疆干部,正式飞赴新疆到任。这批干部平均年龄38岁,都是在“公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近年来,随着“种苗工程”的实施,广东各类干部选拔工作日益增多,初步统计有八大类,如选拔年轻干部、到贫困和艰苦地区的县级党政副职、市厅及县处级后备干部、选调生、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县级科技副职、到基层锻炼干部、援疆干部等。

  “种苗”优良,加之配套的培训、锻炼、管理、任用措施,确保了成才率的稳步提高。2003年全省统一公开选拔的98名县(市、区)长助理,经过一年锻炼后,全部转任县(市、区)党政副职。

  “下一步我们将打通三个通道,解决备用脱节问题。”据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一是打通“备”与“用”的通道,即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先选拔后备人选,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养锻炼,一旦有职位空缺,择优任用;二是打通“党政机关内”与“党政机关外”干部选拔使用通道,把公推选拔后备干部的范围扩大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拓宽用人视野;三是坚持后备干部制度与干部交流轮岗制度相结合,打通省直单位与市县干部交流使用通道,让更多的“种苗”尽早成为栋梁之才。

  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温州干部述职首次电视直播

  与两年前的干部就职演说呼应,既讲成绩又讲不足

  测评不称职的,市人大常委会将建议启动罢免程序

  7月28日下午,温州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始前,市发改委主任卓高柱、财政局局长石文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素凤及交通局局长朱铁山早早来到会场,等待宣布测评结果。与前一天面对电视直播镜头、面向全市人民公开述职相比,此刻,他们显得轻松了许多。

  7月27日下午,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他们4位进行了述职演说。述职后,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平时的考察情况,对他们进行民主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并跟踪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对确实不称职的,市人大常委会将建议启动罢免程序。特别的是,温州市电视台和温州新闻网对他们的述职进行同步直播,这意味着全市老百姓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他们的表现。

  “干交通就是修桥铺路,是积德行善的事业。我们交通人建成的每座桥梁、每条道路、每个隧道,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浮夸。我是一个实在人,喜欢干这实在事。”交通局局长朱铁山在述职中这样说。

  “系统学习理论不够、自主调研时间不多、工作方法注意不够……”述职时,市发改委主任卓高柱一口气罗列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五大问题。除了讲成绩,还要讲不足,这是公开述职的要求。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正德表示,述职报告要实事求是,述职干部不能把述职报告视作单位的工作汇报,不能把单位成绩算作个人成绩、把集体作用归功于个人,更不能以集体的名义掩饰个人之过。

  如今,述职时紧张的一刻已经过去。在7月28日下午的全会上,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宣布了测评结果:常委会35位组成人员投票,进行述职的4位干部满意票最多的得了34票,最少的也有27票。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直言4人的不足,给他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加述职的干部对这种形式很赞同。朱铁山说,这对干部是一种很好的公开监督。财政局局长石文秀也表示,今后更要尽心尽职干好工作,多从群众中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观看了现场直播的市民则觉得,如今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了。

  这次公开述职,也是对2003年6月温州市干部就职演说电视直播的呼应。那次,包括这4位干部在内的25位领导干部面向市民公开作出了承诺。两年后,他们做得怎么样,人大需要知道,社会大众也想了解。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胡经琨说:“让领导干部在媒体上公开述职,将他们在岗位上已经做到的和他们当初承诺过的全部公之于众,将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他表示,这一形式社会反响大,温州会坚持下去,目前正在酝酿9月份两位副市长的公开述职。同时,温州还准备将这种监督形式制度化。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03日 第十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