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紫金山马陆集体出动,市民怀疑跟地震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8:5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特殊热线突然变多跟地震有关?一种长期在紫金山密林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隐居,多在夜晚出动的节肢类土壤动物——马陆,前段时间活动突然有些异常。不少在紫金山晨练的市民观察到了这一异常现象,他们告诉记者,以前只在树林深处偶尔才会看到这种类似蜈蚣的小虫,前段时间,在紫金山突然随处可见,不仅是树林里,甚至车辆行人颇密的马路上、石

板上都有,一不小心就会踩死一只。南林大一位正在进行紫金山土壤生态调查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我前段时间进行采样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好像所有的马陆都提前约好似的,几乎在同一时间从树木深处爬到了‘人间’。但紧接着,好像又突然不见了,真是挺奇怪的。”市民李永辉老先生说:“我听说马陆这种动物对地震很敏感,大家都说异常出动跟地震有关系,前几天安徽和东北相继有地震发生,是不是真的是地震来临的先兆啊?我们一帮老登山的人讨论来讨论去都弄不清楚,所以才决定打你们的热线。”(王君于飞许丰悦)

  记者调查前几天马陆确实很异常记者昨日赶往紫金山调查发现,情况跟南林大那位研究生说的基本相似——这些在两个星期之前集体出动的小昆虫,又好似约好了一样,集体“消失”了,且不说人来人往的路边,干燥的岩石上,就连一些密林深处,记者翻开浮在地面上的枯叶,也没有找到马陆的身影。不过,众多市民却一起作证,纷纷诉说两个星期前看到的奇怪现象。方山马陆也曾群体出动调查地点:灵谷寺附近的树林调查人:薛国家住东山镇的薛国昨日举家到紫金山游玩,在路边碰到了“满地找虫”的记者,颇感好奇。得知记者在找马陆,薛先生一下来了精神:“就是那种长得和蜈蚣很像,身体一节一节的,用小树枝一碰就蜷起来的小虫啊?认识,认识。”他告诉记者,两个星期前,自己带女儿去江宁的方山,一路上就碰到了马陆集体出动,不用弯腰找,一平方米的地方就横着两三只,密度大得不得了,自己的小女儿见到都害怕,都不肯去方山了。看记者在灵谷寺旁的树林里寻找,他好心地指点,据他观察,这片林子还不够阴凉也不够潮湿,并不是马陆最喜欢的环境。果然,记者在这个地方“掘地三尺”,也只挖出了一些蚯蚓,并没有见到马陆的身影。前天还见到少量马陆调查地点:音乐台附近调查人:紫金山护卫郭先生为了找一块更加阴凉潮湿的地方,记者来到了紫金山音乐台附近,路边口的一处小树林,林深茂密,几乎不见阳光,道路少有人走,两日前降下的雨水还在路边上蓄积着,不过,沿路走了近20米,几乎用小树枝翻遍了路边所有的树叶,依旧只找到几十条蚯蚓和6条蜈蚣,寻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看到一只马陆。在林边护林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就在前天,自己上班的岗亭旁的地上还窜出过一只马陆,有10厘米左右长,林子深处应该有不少,但现在要特意寻找还真的挺困难,因为这种虫子和土壤的颜色相似,隐蔽得很好,寻找起来好像“大海捞针”。天文台附近马陆最多调查地点:地震台附近调查人:一乘凉老者在通往地震台的一条路上,一位乘凉的老者说,上周他还在半山腰靠近天文台的山路上发现过大量的马陆,贴在地面上蠕动,人一碰到就装死。他说,马陆大量“暴露”的现象起码持续了三五天之久。后来就少了,当时没在意,现在对比一下,确实很不正常。

  市民反应 民间流传多种猜测

  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 实习生 许丰悦

  记者昨天在紫金山调查发现,不少喜欢爬山的市民几乎都对前段时间的马陆异常现象印象深刻。说及原因,持“地震先兆说”的市民占了多数。

  地震前兆说:自称是老登山友的汪祥勇说:“肯定是这小虫子对地震有感应了,我以前看过一些报道,说在地震前,一些小虫子特别敏感,比如蚂蚁、蚯蚓、马陆等,前两天我们里面的一个年轻人还说,网上有报道,说在1999年的台湾9·21大地震前,就有居民发现马陆突然暴增现象,马陆异常跟地震有关系,民间一直都有这种说法的。”家住陶谷新村的尹先生猜测,“现在想想,如果说不是地震的影响,那就解释不太通了,前段时间,南京周边不少地区发生了小震,安徽的那场地震,南京不少地区的居民也感觉到了,马陆是一种在地表层活动的小虫,对地壳的“震荡”肯定异常敏感,算算时间,两个星期前正好是7月21日左右,所以我们都分析,马陆这次在南京集体异常出动事件,估计和7月21日安徽地震给南京带来的那次轻微的震感有关,你看震感过后,出动的小虫一下子就又不见了,不正好说明问题吗?”生态破坏说:任何一种生物反应都来自于周围环境的破坏,在成贤街工作的蔡先生说,估计马陆的这次异常出动可能和生态破坏有关,是不是环境破坏,使得马陆的天敌减少,这种小虫的物种数量增多了,或者是原有的环境受到破坏,它们被迫出动寻找新的环境,前一段时期南京的蜻蜓大量增多不就是和环境污染有关嘛,估计这次也一样。寻偶交配说:以前在路边看到过青蛙集体出动的事件,请教过专家,专家曾表示这和寻偶交配有关,另外,听说峨眉山一带有一种蛙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到一处水塘,一般十天之后,又会突然消失,好像受了某种神秘因素的控制。专家们长期观察后发现,它们只是赶过去寻找配偶“传宗接代”,市民章小姐说,这次紫金山马陆的集体出动后又突然消失的现象与之非常相似,估计也是寻偶交配的需要吧。

  马陆出动与地震无关 专家揭示马陆异常背后原因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 于飞实习生许丰悦紫金山马陆两周前“赴死上路”,两周之后又突然踪影全无,民间由此产生种种议论,这一奇怪现象到底是为什么?市民中间流传的种种猜测究竟有没有道理?记者昨日采访了地震和昆虫方面的多位专家。应该与地震无关南京市地震局的徐副局长告诉记者,一些市民猜想的马陆的异常反应和地震有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虽然说,在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和昆虫确实会有异常的反应,但是这种反常现象绝对应该是大规模的。如果真是上次震感时的指征,那么应该有市民还会发现其它各种动物同时发生群体异常现象,如鸡、狗、马、驴、猪等等,以个别动物的反常现象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本身就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任何研究说明某一种动物或昆虫一旦出现反常现象就肯定会有地震发生,因为影响单一物种的外在环境的变量太多,至于老百姓所讲的马陆活动异常,蜻蜓的大量增多等等一些个别昆虫的反常现象,昆虫学家对此应该会有合理的解释。两大原因促成“马陆”出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研究室的一位昆虫专家告诉记者,马陆的大量出现并不表示紫金山马陆的数量突然增多,只是它们被突然发现,这种现象在干燥的夏季的确是不太容易出现,但今年的天气比较反常,这是促成马陆活动异常的原因。这位专家分析,两周前,马陆大量出动,正是南京降雨较多的时期,虽说马陆是一种喜湿的动物,但是它却不喜欢积水的环境,在阴雨的背景下,地面上的环境比它以往栖息的树林深处更适合它们,于是大量的马陆因为受不了生存环境的多积水和闷热而跑到了路面上。另外,马陆的生长周期是从4-5月份至9月份,它不同于蚯蚓,它是雌雄异体的动物,现在正是它交配繁衍的时节,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曾亲眼看过两条马陆卷在一起进行交配,这样的大规模出动可能对马陆的寻偶也有一定的帮助。

  别把马陆当蜈蚣

  马陆是节肢动物,很多人第一眼见到,都会把这种丑陋的虫子误认为是蜈蚣。其实,马陆和蜈蚣是节肢动物家族里不同的两类。马陆的身体成圆管形,是由黑色、橙色相间的体节所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每对体节有两对纤细的黑脚,又称为“千足虫”,但腿多爬得慢。以腐叶、青苔为食物。而蜈蚣身体较扁,爬得快,体节也较明显,每个体节有一对脚,又称为“百足虫”。马陆在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呈螺旋状蜷曲,头蜷在最里面,而且还会从口中流出黄色的汁液,有些异味,来吓退敌人。从正上方看,如果脚被身体遮住看不见,是马陆;如果看得见,是蜈蚣。马陆不会主动攻击人畜,亦不具毒腺,但大型的蜈蚣,其毒液有危险。(于飞王君)

  马陆:一虫分饰两种角色

  实习生 许丰悦 金陵晚报记者于飞王君如果说,地球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蚯蚓翻过,那么紫金山所有的枯枝败叶都认识马陆。马陆在大生态环境中是一种益虫,它以分解土壤最上层的枯枝烂叶为生,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行者,它的合作伙伴还有白蚁。马陆一般情况下是白天隐居,晚间活动频繁,在受外物触碰时,呈“假死”状态,身体蜷缩成一团,间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复原活动。马陆因不能关闭气门来保存水分,故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活动,以避免被阳光晒干。马陆在自然界,靠吃灰和腐烂的植物为生,与蚯蚓在自然生态里“扮演”相同角色,大量出现不会损害植物,大多数情况下是帮助落叶腐烂化成“肥料”。通常,如果在马陆活动的森林里,人们发现一些被损害的植物幼苗,绝对不是马陆所为,而是被其它动物伤害了。但是,马陆一旦离开自然界,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就会异常凶猛,变成“魔鬼般的害虫”,一般会危害盆栽花卉和植物的幼根、幼叶,使受害株枯萎或分枝不正常,形成的伤口容易被病菌侵入造成病害。而马陆一旦接触人体,就会使人体产生严重过敏,疼痒不止。因为马陆群集性非常强、迁移性快,群集向四周扩散蔓延,因此防治难度非常大。(编辑 蜗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