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元里抗英后人呼吁缓建天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8:56 南方日报

  园林局与文化局磋商未果,工程按原方案复工

  三元里抗英后人呼吁缓建天桥

  “国保一号”事件追踪

  本报讯(记者/蒲荔子 通讯员/邢三思)昨日下午,备受社会关注的“国保一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人行天桥工程,按原方案复工;十余名三元里抗英后人联名向施工方呼吁对原方案作修改。

  7月14日,本报曾对“国保一号”邻近在建的人行天桥工程进行了报道。当时,专家认为,由于距离“国保一号”太近,人行天桥建成之后,将会改变文物点周边的景观,因而呼吁修改方案。次日上午,施工主管单位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紧急叫停了施工单位——广东建筑工程机械施工公司的施工工作,并与广州市文化局召开现场讨论会,讨论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最佳方案。但据透露,讨论并没有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

  双方方案:

  园林局文化局分歧较大

  据了解,在叫停施工后,就人行天桥影响古庙景观一事,文化局与园林局各自作出了新的方案,但分歧较大,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据悉,园林局修改的方案是在桥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让人行天桥的落地位置距古庙外围墙13米以外。这样,就已超出了文物保护相关条例关于古庙周围建筑物必须在古庙外围墙向外延伸9米的规定。也就是说,人行天桥的建设位置已不在三元里古庙的保护范围,只是位于文物周边建筑控制范围(二级保护)之内而已。

  据市政园林局相关部门介绍,由于该人行天桥位于北环高架桥之下,并不会对三元里古庙造成“压抑感”,对周围景观影响也较少,而且重新调整后的方案决定采用轻型的桁架结构,人行天桥建成后还将对其周边进行绿化、美化,以尽可能地保护古庙人文景观。

  半个月来,文化局的专家和附近群众也积极参与对天桥方案的修改。由于天桥建设位置正好处在拟议中的“国保一号”绿化广场中心点上,文化局提出建议:将天桥改为下沉人行隧道,或稍向东边村口方向移建50米。这样就可以既便利居民来往,使天桥更加人性化,又可以对“国保一号”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这一方案基本获得群众的认可。

  但园林局表示,按文化局的方案,操作起来有诸多困难。下沉人行隧道对于交通、资金都是考验;若人行天桥再向东移,则将影响到某公安局派出所的办公场所及“三元里牌坊”,因此,该人行天桥只能在三元里古庙与派出所之间进行建造,向东、向西都没有适合的位置,且对行人过街也很不方便。

  于是,在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天桥停工直至8月1日。

  事件发展:

  抗英后人联名呼吁停建

  8月1日下午,施工方将施工工具拉进工地,按原方案开工,傍晚时将离“国保一号”较远的位于广园中路北边的两个天桥底桩进行浇灌,用一夜时间完成了从对钢筋进行加固到混凝土浇注的工程。昨日下午,又对靠近“国保一号”的广园中路南边的两个天桥底桩进行水泥浇注。当天下午,十余名抗英后人联名呼吁停建天桥,对原方案稍作修改。

  这些抗英后人向施工方表示,天桥离“国保一号”位置太近,建成之后,将与广园中路高架桥形成一个直角,把“国保一号”夹在中间。由于天桥和广园中路高架桥与“国保一号”的距离都在10米左右,“国保一号”几乎成了一个死角地带,将遮盖古庙全部景观,以后无法再进行保护和规划建设。他们表示,不愿让祖先留下的这块重要旧址被混凝土圈起来。

  村民们介绍,在他们小时候,脚下这个地方曾经是三元古庙前的池塘,村中的民俗活动常在古庙前池塘边举行,是三元里村的风水宝地。著名的三元里抗英故事,就在这里经前辈们娓娓道来。他们对这里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情。

  在媒体报道人行天桥事件之后,村民们便经常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讨论这件事。近段时间,天桥一直不见动工,他们以为是取消了,便放下心来;今天看到复工,于是向施工方讲述他们的建议。

  “按照市政府和区政府的规划,这里是要连片恢复纪念广场的。现在一下子在古庙原池塘中心位置建设一座天桥,我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特别不适应。”村民们说。

  业内看法:

  天桥方案应待专家论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园林局对事态发展立即作出回应并讨论修改方案的做法值得嘉许。但如此快地作出回应,并定下修改方案,说明修改的方案很可能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

  他说,虽然天桥落点可以延伸到绝对保护线之外,但天桥的主体建筑几乎完全处于保护范围外缘起的50米建设控制地带内。而控制地带是维护文物景观的重要缓冲地段。《文物法》规定,控制地带的建筑在高度、造型、色泽等各方面均应与文物本身协调统一,而一座钢筋混凝土天桥,又怎么与古庙青砖协调统一呢?

  对园林局“天桥处在高架桥下,对古庙景观无太大影响”的说法,这位专家表示很难苟同,“高架桥已经是切肤之痛,再加上人行天桥就是雪上加霜!”

  他认为,虽然建天桥是便民好事,但判断是否对文物景观构成了威胁,不能由几个人口头说了算,至少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得出相关结论,才能做出最好的方案。

  图:

  “国保一号”被人行天桥逼进“死角”,事态引起广泛关注。远处就是三元里古庙。 邢三思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