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前行之十二:超越传统 红网掀起“内容表现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9:07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 小』编者按2005年7月,刚刚度过四周岁生日的红网全新改版。四年让红网从稚嫩走向成熟,曾有的懵懂朝气变成持久的创新力,红网人的队伍一天天壮大,红网的精品栏目一天天增多。如果把四年后的红网比喻成为一条灿烂的宝石项链,红网的诸多频道、特色栏目就是项链上光彩夺目的一颗颗翡翠。从7月23日开始,红网推出系列报道《前行》,今天推出第十二篇:《超越传统红网掀起“内容表现革命”》

  “与网络技术发展保持同步,不断改变网络新闻的表现形态,不断提升红网获取新闻、发布新闻、反馈新闻的能力。”继改版之后,今年7月,红网再下“猛料”,花巨资引进了集新闻抓取系统、流量统计分析系统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站工具。这一即将应用的新技术,将掀起红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内容表现革命”,可使红网在内容更新的速度、容量等多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门户网站的水平。

  内容表现革命,技术先行

  内容表现革命基于技术创新。这一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3G)网站流量统计分析系统,超越了一般日志分析工具软件的范畴,集新闻抓取、流量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Web数据挖掘”这一国际领先的网络统计等概念。

  在这个统一管理平台上,可实现在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分类抓取和编辑,达到与源媒体的同步发布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编辑对内容自主选择的范围,也将为网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众编辑们从此告别了ctrl+C(复制)、ctrl+V(粘贴)的“手工时代”,使频道与栏目的更新基本实现了流程的完全自动化。大量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编辑。

  可以预料,在8月底红网的技术改造完成后,新闻传播速度、容量、质量等均将大大增强。这样,可很快在红网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的资料库,其带来的好处很明显——内容数量成倍的增加,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力资源配置。

  基于这种自动化的、高效率的内容编辑和维护系统,使得各编辑与互联网技术也在此得到了有机的融合,使得编辑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注重于对内容的策划,继而大大地推动了质量向纵深发展。所以,编辑要做的就是对内容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继而做出个性化的筛选和分类。与之同步的是,红网亦将采用一个科学的内容分级制度,将内容分为普通、推荐等多个级别,然后分门别类地出现在各相应的位置上。

  编辑效率与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必然是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可以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挑选百姓喜闻乐见的信息。随之,网民所获取的信息不仅数量更多、更及时,也更具价值。在这个强大的内部系统中,编辑与抓取系统各司其职,从而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到精确传播,大力推进内容走向精品化时代。

  此外,流量统计分析系统还可实现对各频道、子栏目的有效监测和掌控,进行快速、准确、方便、有效的分析和排名,实现科学考评、系统分析等功能,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原创依然是重磅

  这一系统的应用,必然带来红网内容编辑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也必将带来访问量等各方面的巨大提升。但真正决定红网未来与发展的,依然是红网的核心内容之一——原创。

  这是由红网的自身机制所决定的。红网并不隶属于任何传统媒体,也非纯粹的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网站。红网拥有自己的新闻采访权与发布权,是一家权威的独立的网络新闻媒体。所以在很多方面,红网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既与传统媒体、商业网站合作共赢,但又不依赖于任何传统媒体、商业网站的发展之道。

  从一开始,红网就一直秉承“新闻立网”的原则,坚持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充分体现在原创新闻、原创评论以及各类重大新闻的采访活动中。特别是在自己的立足之地--湖南,红网记者更是掌握了采访的主动权,以自己独立的姿态活跃于各层各面,并逐年逐步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众多来自各级政府与老百姓的荣誉证书、感谢信、锦旗等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然,红网采编队伍也正逐年壮大。现红网拥有一支成熟而稳定的采编队伍,人数达40多人。这些编辑、记者们大多经过了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的双重洗礼,文字功底扎实、采访经验丰富、网络采编技术熟悉而专业。其中不乏中国第一代网络记者、湖南省“十佳记者”等。另外,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如红辣椒评论有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作者队伍,人数近700人。而红网注册通讯员队伍更是逐年壮大。值得高兴的是,许多成熟的网友也逐渐加入到了红网通讯员队伍的行列。

  事实证明,舆论监督既是媒体使命也是的活力之源,是一个主流媒体在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在获得政府与百姓等多重信任的《百姓呼声》栏目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责任则是一个主流媒体的使命。基于责任,红网率先在全国网络媒体中推行了新闻三审制度,对新闻的导向与质量严格把关。因为年轻,更需要大家的关心与呵护。当然,这不仅保证了舆论导向的正确,也实现了新闻质量的稳步提升。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这组数据——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发现,在被访网民经常或者总是使用的网上功能中,最多的就是看网络新闻,比例是高达65.9%,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所有其他媒体。

  紧随网民的脚步,紧随传播技术的变革,紧随中国不断发展的网络新闻事业,作为红网核心竞争力品牌之一的原创内容,只会继续壮大。红网人将仰仗着逐渐积累的网络新闻经验和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不断开拓、不断革新的精神,为网民带来更丰富的精神大餐。(稿源:红网)(作者:肖雄)(编辑:晨飞)(2005-8-29:01:40)(2005-8-29:00:46)(2005-8-2 8:59:48)前行之十一:红网短信第五媒体的上升力量(2005-8-28:48:15)(2005-8-1 15:35:00)(2005-8-112:09:37)(2005-8-19:28:55)前行之十:红网论坛——网友的精神家园(2005-8-18:59:27)(2005-7-3117:02:10)(2005-7-31 12:36:18)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