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下保单”打而不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0:15 南方日报

  “地下保单”打而不死

  政府加大力度打击,但如何监管仍是难题

  本报记者 黄伟

  2005年7月,深圳市保监局向深圳市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境外保险机构涉嫌在深圳非法销售境外保单的情况报告》。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对此批示:“请公安局积极配合保监局,依法立案查处非法地下保单案件,形成打击态势”。业界人士认为,深圳官方近期加大对“地下保单”的打击力度,因近段时间境外保单重现深圳各地,并渐成气候。

  近日,本报记者多方约访保民、专家及国内保险公司人士发现,“地下保单”在鹏城的生存之链早已结成,完全解决并非一日之功。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政府加强监管与境内保险公司提升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投保人盲目签约

  供职于国内某著名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宝安有很多村民购买香港那边的保险,博岗村算是其中业务量较大的一个点。“很多投保人根本看不懂购买境外保单时签单的合同条文,因为有的还是英文,但他们会相信这些由亲戚朋友介绍的境外保险。”郭女士说。宝安有很多原住民,靠着经营房产和其他项目富裕起来,手里有不少闲置资金,这些村民大多有亲朋于十几年前甚或更早就移民香港,而今正从事着境外保险公司的内地代理业务。

  久居沙井镇博岗村林伯就是购买“地下保单”的一员,年近70的他和老伴拥有三栋出租楼,年底还能从村里的公司分红,每年有20万的收入,在香港亲戚的介绍下,林伯购买了一份香港某保险公司的一种投资分红险,分五年缴费,总缴费额近25万港币左右,保额接近20万美元。“都是多年的老朋友,我把钱交给他还很放心,再说周围好多邻居都买了他介绍的保险,没有什么问题。”林伯说。

  林伯可能还不知道,紧邻博岗的万丰村的报关员张女士已经遇上了麻烦。张女士在2003年从一个香港保险代理人手里购回一份人寿保险,每年缴费1万港元,缴费10年。张女士后听朋友劝告想退保,但她辗转找到代理人时,对方却告知这份保险的前两年缴费没有现金价值。

  记者随后以投保人身份向中国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沙井营业部一位业务主任咨询,该业务主任表示内地投保人由于仅仅是跟境外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打交道,并不熟悉香港公司的具体情况,这给以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要是这个代理不做了甚至跑掉了,投保人很难跟公司沟通。而此前也发生过类似情况,即一境外保险公司发布过公告,称不承认某段时间的深圳投保人的理赔,缘于内地代理曾向公司隐瞒投保人的身体状况。

  “地下保单”的监管难题

  按照保监会的界定:非法境外保单俗称“地下保单”,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境外(主要是港澳)保险公司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内地向内地居民销售保单的行为。按照港澳的法律,保险合同必须在当地签,但据记者了解,很多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员都是在深圳与投保人完成交易,由于地理原因,珠三角地区不少保单都在深圳签成。

  深圳保监局副局长邓俊杰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地下保单”的客户发生保险事故提出索赔时,保险公司有可能会以投保人未到港澳当地办理投保手续为理由否认保险合同的效力。据内地法律,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境外保单的争议无法使用内地的法律,也就无法受到内地法律的保护。

  在谈到对“地下保单”的打击成效时,邓俊杰坦承地谈到几大难点,首先是“地下保单”隐蔽性太强。判断境外保单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在于签单地是在内地还是港澳,但保险合同与其他实物形态的产品不同,在海关根本没有记录,这给调查取证带来难度。投保人不自己指证,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公安机关都很难获得确凿证据。其二则是在不同法律和市场体系下,查处”地下保单”行动的跨度太大。我们目前只能约束内地的保险机构和保险代理人不销售地下保单,但香港的保险机构、保险代理人来内地销售保单的行为要依靠香港的监管机构来管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打击“地下保单”,必须有工商、海关、外汇等职能部门的参与支持,联手打击才有成效。深圳市保监局日前向市政府提交的报告并获主管领导批示,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似乎深得业界赞许。

  保护不会长久

  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营销企划主管罗女士表示,境外保险机构其实比国内保险公司更早进入市场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寿在珠三角开拓市场时,就曾将这些境外保险公司的内地代理人收编,并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以提高服务水平。“这个市场空间太大,我并没有感觉到境外保险公司跟我们竞争的白热化,基本上还是两条线,各行其是。政府加大打击力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罗女士说。

  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员华南研究中心主任陈秀珍看来,“地下保单”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提升跟境外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地下保单”相比,国内保险公司险种不全,满足不了居民需求,而香港保险市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产品方面确实有自己的特色。“地下保单”高回报背后支撑的是外资保险公司成熟的投资策略和广泛的投资渠道。“因为从大的趋势看,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政府加入WTO必须履行承诺,‘地下保单’很有可能转化为‘地上保单’。双方正面交锋在所难免。”陈秀珍说。

  对于近期深圳保监部门加大对“地下保单”的打击力度,陈秀珍这样理解:由于保险市场并未彻底放开,境外保单入境操作皆处于不透明状态,交纳保费,理赔等都会有一定风险,这将会给一些消费者造成损失,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国内保险公司更应该抓住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有利时机,把自身做大做强,政府部门加强调控,实际上也是对一个幼稚期行业的保护,但这个保护不可能长久。”陈秀珍认为。

  图:

  “地下保单”,引起你的警惕了没有? 记者 丁玎 实习生 王宇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