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毕淑敏怒从何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0:27 人民网

  谈及当下的图书市场时,毕淑敏在一次书友会上愤怒地说:“尽管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得多,但真正的好书却少之又少。我每次到书店买书,除了目之所及的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看外,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她说,读者买这些书不仅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这种出版物可谓谋财害命。(《京华时报》(2005年08月01日A19版)

  对毕淑敏的愤怒,我感到莫名其妙。她怎么会如此愤怒?我也是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

,我怎么没有她这种感觉?我不能苟同“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的观点。大量垃圾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无非是说书店里的书都是垃圾。也就是说,我们的出版机构这几十年出的都是垃圾。既然是垃圾,而且是大量的,那么我们的出版业还有什么成绩可言呢?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六七十年代的图书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无法跟今天相比。那时,在我居住的小城,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店,而今天规模较大的书城就有好几个,书店延伸到乡镇。我每次进书店,都感到好书真是太多了,只是囊中羞涩而已。听说《鲁迅全集》出了新版本,真想买一套,可又觉得家里还有不少鲁迅作品的单行本,因此买与不买还在犹豫之中。总之,我以为,只要你的兜里有钱,不愁买不到好书,那种只有“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看”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当然,读者的情况不尽相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也许在毕淑敏这样的读者看来,现在图书市场根本就没有几本好书,基本上是些垃圾。这说明她的眼光很高,或者说她读书非常挑剔。这可以理解。毕竟她的阅读不是一般的阅读,大作家嘛。我知道,毕淑敏写过《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她出的书很多,而且还在继续写书。可我不知道,她所说的“大量垃圾图书”是否包括自己的书在内。我想问一问毕淑敏,除了你自己的书以外,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会都是大量垃圾图书吧?

  图书市场如同物质产品一样,不能说生产出来没有垃圾图书,但是若说图书市场都是“大量的垃圾”,似有抹杀出版业绩之嫌,也不符合实际。事实是,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而又辉煌的时期。图书出版业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大局,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2005年的图书选题,弘扬主旋律,突出时代性,品种丰富多彩,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有资料说,2005年共收到全国490家出版社报送的选题121386种。今年文学类图书选题共计8966种,较去年的7123种,仍呈上升态势,涨幅为25.9%,其中长篇小说去年为867种,今年为1181种,突破了千种大关,增长36.2%。言情小说、古旧小说、侦探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电视小说、纪实文学等,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而历史小说、网络小说有所增长。再如经济选题中还有一类是直接面对普通老百姓的,这些书对象明确,通俗实用,非常实用,可以看作完全意义上的百姓经济读本。仅以文学书为例,比如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要或已经出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篇小说丛书”(11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22种)、“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32种)、“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精品”(10种),以及铁凝、张海迪、陆天明、张平、池莉等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面对眼前的这些书,我们能说都是垃圾图书吗?毫无疑问,全国有那么多出版社,要求它们出版的书都是好书,没有一本“垃圾”书是不现实的。一些出版社的经管和励志类图书跟风和重复出版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文艺图书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格调不高的问题;一些伪书还堂而皇之地摆在书架上。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要相信读者的鉴赏力,好书不会被埋没,而垃圾图书迟早会逐出市场之外,我们又怒从何来呢?

  作者:网友:孙建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