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梅珍回忆“四运会”前后的新疆射箭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1:47 乌鲁木齐晚报

  压题照片为1983年10月,汝光(左)和郭梅珍(右)在美国洛杉矶第32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的合影。(图片由郭梅珍提供)

  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是文革之后的首届全运会。正是这届全运会,成就了新疆射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传奇。在本届全运会上,从察布查尔草原走出来的名不见经传的新疆射箭运动员郭梅珍和汝光,一举夺得射箭10个项目中的7项冠军,创造了当时国内箭坛

不可思议的奇迹。

  “假如有来生的话,我们还会选择日复一日的拉弓射箭。”现在已经是射箭队教练的郭梅珍,至今仍然不悔当初的选择。的确,在郭梅珍和汝光家里,墙面上的挂钟看起来像一个箭靶,屋内的饰物图案是“后羿射日”和“丘比特神箭”,就连电视机上的接收天线也做成了张弓搭箭之状。一切表明,这间房子的主人对射箭是多么地钟爱!

  “英姿潇洒,雕翎斜挂。锡伯族儿女,引弓千钧欲发。一声鸣镝飞去,一朵彩云落下。”这是居住在察布查尔草原的锡伯人喜欢唱的《箭歌》。射箭是锡伯人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几乎人人从小都拉弓练箭,家家都备有弓箭。郭梅珍和汝光就是从这里走向箭坛的一对“神箭手”。

  十年文革期间,新疆的运动训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文革后期,为适应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改变运动队青黄不接的状况,自治区体委对运动队和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整。1973年,自治区体委把射箭项目直接交给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当我第一次轻松拉开那张连许多壮小伙都拉不开的牛角弓时,就有一种灵感,一定能在这个项目中干出点名堂来。”当时才19岁的郭梅珍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拉弓让她从此与射箭缘定一生,并真的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说起来容易,练起来可真是苦。那时候我们还只是一支业余队,这就意味着一切的训练都必须在劳动之余进行,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为宝贵的时间常常是在晚上。最开始训练时我们几乎是一无所有,几个人合用一张弓,还是最老的‘燕子’牌的简易弓。没有箭,就用柳木、桃木自己削了做箭。没有箭靶,就在自家的土墙上圈出一块地方。在当时的情况下,惟一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就只剩下信念了。”

  装备虽然简单,但对当时的业余射箭队来说,却起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好处。那就是他们可以不计结果而一门心思地练动作,练技术和练体能。1977年,拿着落后装备参赛的郭梅珍在全国射箭锦标赛上取得第七,次年她又再进一步获得第六,这两次取得比赛名次对射箭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鼓舞,也让郭梅珍和汝光萌生了向冠军发起冲击的决心。

  1978年11月,射箭队在自治区体委的安排下远赴广西进行集训,全运前夕他们来到北京进行最后备战。就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在自治区体委的努力下,郭梅珍和汝光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进口弓箭。可这到手的“新式武器”反倒使他们犯难起来,因为按照经验,换弓箭最少要有半年的适应时间,而此时离四运会开幕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了。“当时的确是犹豫不决,但最后我们转念一想,吃了那么多的苦,不就是为了最终能取得突破嘛。所以最终还是横下一条心,换弓。关键时刻,还是扎实的基本功帮了大忙,我们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摸清了新弓的脾气。”

  困难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更可以锻造出一颗冠军的心。终于在第四届全运会上,郭梅珍和汝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郭梅珍一举摘得女子射箭的全能、70米、60米、50米四项桂冠,而汝光则勇夺男子全能、90米、30米三个冠军。

  四运会上的大获成功让郭梅珍和汝光如愿以偿地成为专业运动员,从此在国内和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硕果累累。1984年,相恋多年的汝光、郭梅珍终于结为伉俪,从此神箭侠侣,笑傲“江湖”。:(责任编辑:高毅写信)

  作者:石锋

  (来源:新疆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