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坎坷不一定全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5:16 人民网

  吴昊同志有过坎坷的遭遇。历史的误会迫使他埋头苦斗二十年,他也就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了二十年。售货、修地球是主业,读书、写作是副业。“悬梁刺股”,夜以继日,为以后重新回到新闻队伍准备了条件。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志气。据我不算很广的接触,1957年被误伤者,消沉绝望、一蹶不振的为数不多。吴昊同志那二十年的苦斗经历,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新闻事业大发展,但是,被群众公认的名记者名编辑难以举出几个。同意识形态其他领域比也显得落后。有共性:“白专”的帽子举着,多种禁区圈着,“大锅饭”吃着,怎么敢出头、怎么能出头?也有特殊性:新闻同政治贴得太紧。吴昊埋头苦斗的二十年,正是新闻工作很困难的二十年。路线发生偏差,说真话不容易,名记者从何而来?十年内乱期间更彻底,写文章不得署名,一律是“本报记者”。我问过当时勉强工作的一些同志,据说:这个办法好,受不少人欢迎,写那种“革命”或应景文章,还真怕写上个人的名字。

  新闻是最富于竞争性的工作之一,也是应该摒弃通常的时间观念的工作之一。可惜,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我们新闻单位却像有些机关:按时上班下班,逐级分派任务,抱住一个题目,不管天下他事。机敏、竞争、追求、拼搏……新闻工作者一些必要的素质逐渐退化。

  从某种意义说,长期奉行八小时工作制的人难得有丰硕的成就。中外名记者大都是头脑敏锐、目光四射、不分昼夜工作的。时代需要名记者,党和人民需要名记者。近十年来,我们国家路线正,形势好,阻碍名记者成长的客观因素次第消失,今后优劣成败,主要看个人的努力。新闻改革十分必要,正在艰难进行。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个人的观念要更新:树立竞争意识,敢突破,敢出头,敢于占领阵地并插上自己胜利的旗帜。

  我是吴昊杂文的经常读者。每天翻阅若干报刊,看到他的杂文从不空过。吴昊杂文是新闻评论的继续和升华,紧贴现实,砭抨时弊,鲜明朴素,不躁不火。在紧张的编辑工作之外,“把被窝里的几小时移到写字台上”,坚持几年,竟有如此量质,是难能可贵的。1991年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