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新闻改革中先走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5:25 人民网

  出版《高级编辑记者选集》是《广州日报》一大善政。把《广州日报》为党的新闻事业长期拼搏的几位“老编”“老记”的足迹、心血留下来,把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思想经验传开去,具有激励今人、启迪后人的双重意义。

  广东是我们国家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广州日报》是中共广州市委的机关报,《广州日报》在新闻改革中先行一步,是广州市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中的位

置和贡献的反映,也是报社同志勇敢探索、追求的纪录。《高级编辑记者选集》的精华在此,所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研读的书。探索、创新需要勇气。共产党人是自觉的、无畏的探索者创新者。我们探索、创新的勇气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敏感。新闻改革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看,我国新闻改革从未超前,总是滞后,这有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原因。

  党的新闻事业大发展是从抗日战争开始,抗日根据地大发展之后。各个根据地创建伊始,毫无例外地抓紧组建党报。我们党十分重视“枪杆子”,同时非常重视“笔杆子”,首先是叫作党报的这种“笔杆子”。由于根据地一般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资匮乏;也由于根据地对敌斗争频繁、激烈,军民生死相依,意志集中,除争取战争胜利之外,几乎无暇顾及其他;又由于报纸篇幅少,宣传主调突出,读者习惯接受来自上面的正确、精明的指导,报纸上各种文字力求直白、明快,这都适合当时的情况。但相形之下,内容比较单调,形式比较呆板,现在人们常说的多功能,几乎很少顾到办到。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自己以及不少经历、水平相仿的同志,却错认为这是党报应该长期遵循的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根据地党报由农村迁到城市,各地又基本上按照根据地党报的模式创办了一批报纸。由战争转为和平,从农村进入城市,由革命割据到取得全国政权,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报的性质、宗旨和基本功能并未改变,也不会改变,但读者对象和办报条件与根据地不同,报纸的多种功能和操作方式亟应及时调整、发展。十分可惜,当时许多新闻工作者缺乏这种认识和觉悟,日常业务又很繁忙,在全国范围内未能进行有计划的研究和改革。这中间,又在极不清醒的情况下学习个别国家并不完全成熟的经验,加重了这次从历史观点看不易避免的失误。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多数新闻工作者是初出茅庐缺乏经验的青年,在党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坚决按照上级指示办报,虽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不清醒,仍能勉力完成任务。五十年代末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以后更酿成十年内乱,党的新闻事业陷入空前困境,许多新闻工作者茫然无措,有人被迫鼓吹某些错误的东西,教训极为深重。粉碎“四人帮”以后,各条战线先后就指导思想、业务操作等进行拨乱反正。新闻界报道这种拨乱反正是积极努力的,但对自身在顺利和困难不同情况下发生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与当前情况相联系的广泛范围进行检查、反思以拨乱反正,却未抓紧,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广州日报》是党报,姓“党”;是有广泛群众性的报纸,又姓“群”。党报的性质、宗旨和品格是明确的,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运用有所不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引起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变化。当然,这还仅仅是开始。新闻属于上层建筑,必须进行改革,不管你有计划或无计划,虽然深浅、快慢等情况大不相同。党报在坚持党性原则前提下,理应依靠领导、人才、经验等优势,走在新闻改革前面。《广州日报》出版的《高级编辑记者选集》一书,展示了关于新闻改革的许多设想、思考和操作经验,像“在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结合上下功夫”,“在突出主功能的前提下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宣传于服务之中”,等等,对读者很有启示,所以我建议新闻工作者认真读这本书。1994年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