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呼和条子的背后是教育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0:07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据《北京青年报》8月1日报道,每年的招生季节,山东省太原市教育局领导的办公室就人去屋空,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四面八方来的“招呼”和“条子”,只好让来访者吃“闭门羹”。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太原市独有,全国各地均可看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部门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好学校中再分甲乙班。好

学校教学条件优越,好班级师资力量雄厚。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较好的教育,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自然渴望孩子能上好学校,上好班。可好学校的招生潜力有限,好班也就那么几个,分数达不到,只好托关系走后门。

  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今年升高三,学校为了保证高考的升学率,将高三学生分成甲中甲班、甲班和乙班三类。为甲中甲和甲班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而乙班的教师则随便安排。不幸的是,我的这位同事的孩子考的分数不够上甲班,不得已,他只好去求校长,可校长不见人影,手机也关机。多亏校长的父亲帮忙,告诉了他校长的另一部手机。校长的父亲先给校长通了电话,他再与校长联系,事情就办妥了,孩子被调到了甲班,他对校长感激不已。

  可见,领导让来访者吃“闭门羹”,只是一种脱身的办法,而吃“闭门羹”的人虽然手中持有“条子”或者有人给领导找了招呼,但大多是关系不够硬的,都是门路一般者,真正有门路的,根本不用去办公室找领导,领导的手机再关机,人家也能联系到,事情就可以办成。

  很显然,在漫天飞舞的“条子”和应接不暇的“招呼”背后,是严重的教育歧视。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长握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权,他们以保证升学率和给好学生开小灶为借口,实行教育歧视,让一少部分学生侵占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资源。在大多数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理双重伤害的同时,领导和校长们却在美滋滋地享受着学生家长们的求情。明明是领导和校长们公权私用,明明是领导和校长们制造着教育不公,学生家长们还要千方百计地求着他们,达到目的的人还要感激他们。可以说,面对络绎不绝的“招呼”和“条子”,领导和校长们表面上厌烦,而内心里则是乐呵呵的。要是没有了教育歧视,自然就没有了“招呼”和“条子”;没有了“招呼”和“条子”,领导和校长们不就太寂寞了吗?不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了吗?

  教育歧视和不公,已经伤害了许多人,也对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虽然一直提倡搞素质教育,可是应试教育由于根深蒂固,不仅没有退出市场,在有些地方反而愈加盛行。这说明,教育歧视司空见惯,教育资源的分配太随意,只是提倡,而没有法律保障,已经无法解决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素质教育也无法真正地实现。因此,要彻底杜绝“招呼”和“条子”满天飞的社会现象,应该尽早地对素质教育进行立法,从根本上消除教育歧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到公平的教育权,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稿源:红网)(作者:张铁鹰)(编辑:耿红仁)(2005-8-30:15:49)(2005-8-210:25:28)(2005-8-1 13:46:54)(2005-7-2911:34:01)(2005-7-290:19:05)(2005-7-27 11:39:44)(2005-7-2513:49:10)(2005-7-239:56:08)(2005-7-23 0:22:58)(2005-7-21 21:17:48)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