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建网络你做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3:01 青年参考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不像维基(wiki)那样声称自己是“百科全书”,不像BBS那样关起门来猛拍“板儿砖”,不像QQ、MSN那样整日唠叨鸡毛蒜皮,而是通过文字和思想,让志同道合的人迅速建立起惺惺相惜的私人网络

  博客(Blog)眼下是网民口中最“in”的词汇,“你博客了吗”正成为新新人类的口头语。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推广博客网站的人,方兴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方兴东被誉为中国博客的“教父”,他的“博客中国”是中国第一个博客网站。起用木子美做市场策划经理让博客中国引无数人侧目,而其刚刚进行的全面改版,更被一些人视为“非中国特色的豪赌”。评说中国互联网10年的方兴东,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方兴东真忙,对他的采访不断被各种电话和来访打断。他说,自己已经忙碌了10年,几乎没休过假,就像农民种田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创业最需要的东西:坚持和良好的状态

  早在博客中国诞生之前,方兴东在IT界就小有名气。崭露头角时,他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他的专业高压电和IT以及互联网风马牛不相及。

  1996年,方兴东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读博士。朋友请他写关于互联网的文章。那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起步。方兴东泡在图书馆里,花一个月翻阅了所有能找到的中英文资料。随后的两年,他在很多刊物上发表了各类IT评论,在圈内有了点儿名气。

  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大热,临近毕业的方兴东也没能抵住“诱惑”,休学创立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从此一头扎进“网”中。“我和业内的关系非常熟,公司还没开张就已经有了3个客户。我们用客户的预付款作为注册资金注册了公司,我给公司起了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名字:互联网实验室。”

  在互联网“发高烧”的年代,互联网实验室的生意一路飙升。“公司开张半年,我们从宾馆里的一间小客房搬到了400平方米的大写字间里,年收入也达到了500万元。”

  从2001年开始,互联网的泡沫显现,互联网实验室不断缩小规模,开始为生存而努力。

  “发不出工资,六七十号人怎么办?那天,我打了一百多个电话,到处找项目,后来谈成了两三个项目,公司又能持续了……发不出工资的情况有七八次,很多人都劝我‘关门’,可我觉得,只要人有良好的状态,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IT业终于回暖,可方兴东对这段苦日子一直念念不忘。“我们从来没做过广告,甚至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很多人知道方兴东,却不知道互联网实验室。还是书生气太重,市场化程度不够。这段经历使我磨炼出了创业最需要的东西———坚持,处境越困难越来劲儿,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走完创业的全部历程。”

  互联网的未来: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

  从进入IT界的第一天起,方兴东就一直在思索,互联网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2002年7月,方兴东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稿件发给几家网站,文章陆续刊出,可是很快,微软通过公关把这些文章撤了下来。一气之下,方兴东决定自己做个网站来传播自己的声音。

  “好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国外的博客网站,起初我觉得挺没劲,仔细一想后豁然开朗,似乎一下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人人都是网络的主人,由网络的旁观者变成网络的创造者。”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不像维基(wiki)那样声称自己是“百科全书”,不像BBS那样关起门来猛拍“板儿砖”,不像QQ、MSN那样整日唠叨鸡毛蒜皮,而是通过文字和思想,让志同道合的人迅速建立起惺惺相惜的私人网络。

  方兴东说,博客就是一个人在网上的“窝”,它代表了互联网的未来。

  于是,当互联网实验室的CEO忙着“养家糊口”时,方兴东做起了“风花雪月”的博客中国。他找了一个学计算机的学生帮他做网站。2002年8月,博客中国诞生。

  “我把我认识的企业家、评论家和学者都列出来,大概200多人,挨个儿打电话、发邮件,争取他们对博客中国的认同。我把他们散见于网络和其他媒体上的文章搜罗起来放到我的网站上。最初几个月,所有文章都由我上传,每天多则10多个小时,少则三四个小时地做‘搬运工’。后来,网站的访问量逐渐增加,有些大腕也开始主动在博客中国上发文章。”

  方兴东创建博客中国时,只是想做个个人网站。可是,2004年6月,博客中国还是走上了商业运作的道路。

  “博客中国只有一个专职的工作人员。2004年年初,网站的访问量大了,服务器承受不了,今天这里出毛病,明天那里出毛病。如果博客网站出了问题,数以万计的人长期的心血将在瞬间消失。我意识到,只有成功商业化,才能继续为博客们提供服务。”

  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发挥到不可替代

  根据Alexa(发布世界网站排名的网站)的数据,2004年5月,博客中国进入全球网站前1400名;2004年10月,走向商业化的博客中国跻身全球网站前400名。今年6月,博客中国每天的访问量为2000万人次;目前注册用户约200万人。年轻的博客中国迅速扩大了影响力。

  “门户网站是‘他的网络’,而博客网站是‘你我的网络’。网站影响力迅速提升,不是我们有多么能干,而是博客这种应用本身,真正把握了互联网的生命力。”

  在商业化之后的一年里,博客中国的员工从一个人发展到近300人,成长异常迅速。因此有人担心,方兴东是优秀的创业者,却不一定是理智的管理者,如果管理不能驾驭快速扩张,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我骨子里还是个书生,我只能把我最擅长的那方面发挥到不可替代,其他方面通过团队来弥补。我们将有千万美元级的资金进入,新浪有2000多人和几亿美元,跟这样的对手竞争一定要‘快’,慢了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方兴东曾说,“被收购”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完美的发展路线。“这半年来,有很多大互联网公司跟我们谈收购。我们小米加步枪地干到现在,大的投资马上就要进入,还没开始拼搏,怎能就被并购?再说,一年之后,谁并购谁都很难说。我们还是想再发展一年半载,起码能看出未来大概是个什么样,那时再谈合作,现在钱再多我们也不考虑。”

  “没人看好的才是机会”

  今年7月,博客中国进行了全面改版,标识和域名同时改变:博客中国变成了博客网;blogchina变成了bokee。

  “博客中国这个名字很大气,但是因为带有‘中国’两个字,它不能注册商标。本来想把域名改成boke,可这个域名在一个美国人手里,价格已经谈到了几十万美元他还是很不情愿。bokee比boke更加时尚,更符合网络文化,而且不用花钱买。如果网站的内容和服务足够好,改了名字用户也会认同。”

  记得当年联想在更名时说:标识好比品牌的外衣,我们换的是衣服,联想还是原来的联想。可人们发现,博客网不再是原来的博客中国———它要转型去做门户。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转型放弃了原来的战略优势,将面临内容同质化的危机。

  “做博客门户,这是我们最大的创新。现在没人看好不奇怪,3年前博客中国诞生时,也没人看好我们。一个新事物,如果大家都看好,也就不再是机会了。”

  目前,国外的行业巨头和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了博客服务,而博客网选择了同门户网站争夺用户和读者。在新浪、网易等已经占领了市场的情况下,博客网想要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大家都来做博客的启蒙和普及工作,这是好事!你不能不让别人做,只能选择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传统的门户网站可能会安排几个人去做博客的功能,而我们会有一两千人专业做博客的服务。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我们才有存在的理由,才有可能成功。”

  方兴东曾数次强调,博客是第二代互联网“杀手级”的应用,那么,博客网将通过何种盈利模式去获取“杀手级”的盈利?

  “游戏这个盈利模式好不好?好,可是大部分做游戏的人都赚不到钱。人们曾经认为做即时通讯不赚钱,可腾讯赚了大把的钱……盈利模式不是问题,关键是看你做的东西对网民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怎样把几千万用户汇集起来,这才是决定我们成败的核心问题。”

  品质点评

  凡是成功的企业,必然是找准了它的核心价值所在,并把它发挥到极致。让网民从旁观者变为创造者,正是博客不同于门户网站的核心价值。于是,它成功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