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学者评议“哈尔滨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3:25 新晚报

  编者按:一个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城市更需要一种传承历史、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精神动力。“哈尔滨精神”候选表述用语向社会公布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广为传颂,本报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网上评议如火如荼、各种信件雪片般飞来……我们高兴地看到:呼唤“哈尔滨精神”,是每一个哈尔滨人的渴求。

  今天,本报刊发了5位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尽管是一家之言,但也反映了大部分市民

对“哈尔滨精神”候选表述用语的见解。此外,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关注“哈尔滨精神”的评选,投上庄重的一票。

  开放包容开明和谐开拓创新

  “开放包容、开明和谐、开拓创新”。作为“哈尔滨精神”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开放包容:开放,代表着哈尔滨地域上的不闭塞,以及哈尔滨人思想上的不封闭和敢于迎接挑战的胆识与勇气。

  哈尔滨的历史虽然并不悠久,然而它胸襟博大、开放,乃是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神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南联北开”的时代背景下,哈尔滨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全方位开放、笑迎八方客。

  包容,象征着哈尔滨海纳百川般的文化自信与气度,以及哈尔滨人宽广的胸怀与豪迈的气魄。在20世纪初,哈尔滨这座城市就以其宽广的胸怀,包容了色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似乎是哈尔滨人宽广胸怀的表征。正是由于这种不排外的文化性格,使得哈尔滨人更加从容、自信,总是热情地张开双臂迎接来自远方的朋友。

  开明和谐:开明,指人们的思想开通、不僵化,通达事理、不顽固保守,具备明智达观、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与品格。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未来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开明的城市决不会只顾眼前利益,一味掘取当地的自然资源,她必须以长远的目光,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和谐,意即协调、协作与融合。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并且,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谐”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人与自然首先应保持和谐,这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第二,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要保持和谐,唯其如此,社会群体才能形成合力去战胜自然。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理想诉求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成员的全面和谐,从而构建一个协调、有序的和谐社会。

  因此,哈尔滨必须真正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开拓创新:这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开拓利在千秋,创新永无止境。

  一百多年来,哈尔滨周边地域的莽莽荒原,曾为这里的人们谱写壮丽的“创业”篇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今,作为拓荒者的祖辈和父辈所具有的开拓精神,依然在后人的血脉中流淌。正是哈尔滨先民的这种拓疆、进取的开拓性,给予了新时代的哈尔滨人以无穷的勇气和力量。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如果没有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哈尔滨人就不会有不畏严寒、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文化性格,也就不会有今天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这种精神正是今日“哈尔滨精神”的灵魂之所在,它展示了哈尔滨人所具有的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地域性格。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 杨 威)

  开放包容和谐创新

  作为与这座城市共生共荣的哈尔滨市民;作为“哈尔滨精神”主体中的一分子。我认为,“哈尔滨精神”既是历史积淀的城市发展的理念、特色与动力,更是现实升华的进步观念、基础和远景。“开放包容、和谐创新”应成为“哈尔滨精神”的核心要旨。

  开放包容:开放,赋予了哈尔滨“独特”与“多元”的城市特色。

  这是一座随中东铁路而建,沿着铁路而进行的“大开放”的城市。开放,传递了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交流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打造了城市的特色与构架,创造了欧陆风情的建筑风格,也给予了哈尔滨人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意识。

  开放,使哈尔滨人具有走出去的魄力,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哈尔滨人的身影和足迹。包容,铸造了哈尔滨人豁达与豪爽的人生性格。

  这是一座多国籍,多宗教,多民族和多籍贯的移民城市,从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来到这里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形成了哈尔滨的语言文化、语音语系、生活习俗等。包容,构成了哈尔滨人所特有的一种品格和人文精神。

  和谐创新:和谐,形成了哈尔滨不断进取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曾经集结了大批的干部、科技人员和优秀的产业工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共和国的成长与进步,为哈尔滨这座新兴城市的崛起,建设了著名的“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大型国有企业,创造了经济与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基础,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睦邻友善的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哈尔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区、11县、960多万人口的集工农、城乡、地域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大都市。和谐,既是现实进步的要求,更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创新,成为了哈尔滨进步与发展的主要亮点。

  这座进入计划经济最早的大城市,以其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走出了新中国工业发展进步之路。以苏广铭、梁彦德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优秀产业工人、技术革新能手,以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和技术,引领了国家工业的进步与发展的潮流。

  今天作为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经济结构调整最难的大城市,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国有企业改制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有人讲,如果能够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到一起,就能够拿诺贝尔奖了。

  哈尔滨市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任务最重的大城市,未来将有150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创新将成为哈尔滨人责无旁贷的选择,唯有在艰辛的探索中,走出一条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之路,才能促进哈尔滨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推进哈尔滨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哈尔滨的城市进步与人文历史的辉煌。

  (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王秀琴)

  开放开明开拓

  哈尔滨市是中国北方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中外交融、中西融会的国际化大都市,又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千年历史、百年设治”,她既古老又年轻、既雄健又美丽,历来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曾经辉煌,今又留芳,她以其大海的情怀、高山的雄伟,勇立潮头,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哈尔滨精神”可概括为:开放、开明、开拓。

  开放———哈尔滨在历史上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多民族的融合、多国侨民聚居,呼四面来风,迎八方宾客。哈尔滨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哈尔滨人民是开放的市民,敞开广阔的胸怀,张开博大的心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哈尔滨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再展雄风,共创辉煌。

  开明———哈尔滨人是开明的人,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开明包容、开明和谐的氛围。博纳东西,兼容中外,从不画地为牢,更不固步自封,而是贵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知世之明,睁开眼晴看世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共创天明气清、惠风和畅的崭新城市。

  开拓———昨天、今天、明天,这是历史前进的轨迹;历史、现实、未来,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现实在历史的镜照里,未来在现实的奋斗中。

  哈尔滨要传承历史文明,开拓美好未来,就必须发扬拓荒精神,敢试敢闯、敢攀高峰、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对先人有新的超越,对后人有好的交代,这就是哈尔滨人的精神和胸怀。

  (《学理论》杂志社副总编 王惠民)

  开放创新

  包容和谐

  时尚活力

  敬业奋进

  “哈尔滨精神”候选表述用语的讨论,已遍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哈尔滨精神”也必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和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支撑。

  开放创新、包容和谐、时尚活力、敬业奋进。这是对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精神”的集中体现。

  开放创新:开放指主动地吐故纳新,创新则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哈尔滨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是我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在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并构成了以欧陆风情为主的城市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开放创新不仅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哈尔滨未来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的对外经贸和经济技术合作有较快的发展,并利用哈尔滨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及东北亚等国合作,使哈尔滨成为我国北部的区域经贸中心城市,为哈尔滨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尔滨是在不断地开放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也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城市探索出了一条开放创新之路,这是哈尔滨人与时俱进的勇气,也是哈尔滨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韧性,是城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精神。

  包容和谐:由于哈尔滨移民城市特征,铸造了哈尔滨人包容热情、好客直爽、大方宽宏的品格,包容和谐构成了哈尔滨人特有的人文精神。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包容和谐是人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从哈尔滨建城以来,就融合中西方经济、社会、人文等要素的多层次关系,突出了她所含有的包容和谐及相互发展状态。把包容和谐作为“哈尔滨精神”是以创新、实践、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前提条件的,包容和谐是哈尔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时尚活力:是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时尚活力的形成离不开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传承。哈尔滨的大气、洋气所表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战略思维,充分显示哈尔滨城市的人文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如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时尚活力是哈尔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敬业奋进:敬业,不仅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积淀有关,更与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密切相联,它既遵循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又对“三个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奋进,就是不断地创新,敬业奋进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回顾哈尔滨城市发展轨迹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哈尔滨人民敬业奋进的概括,这是哈尔滨精神的根基。

  (市社会科学院 曾燕南)

  开放包容和谐奉献创新

  “城市精神”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时髦语言,它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体现历史、把握时代、引领未来的城市之魂。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包容、和谐、奉献、创新”应作为“哈尔滨精神”。

  开放———前一时期备受瞩目的第16届哈洽会落下了帷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哈尔滨开放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在20世纪初,哈尔滨已由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远东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仅外国洋行、商社就有2000多家,和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哈尔滨的外来人口占到哈尔滨市总人口的52%。

  许多外国人之所以选择哈尔滨作为他们生活和经商的首选城市,是与哈尔滨这种与生俱来的开放底蕴分不开的。

  包容———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包容精神。

  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曾经生活过很多外来移民。主要有犹太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对于外来移民,哈尔滨这座城市显示出了她包容的精神。

  和谐———“和谐”思想是哈尔滨一贯秉承的精神理念,是哈尔滨一贯追求的“治市”目标。

  在缩小城乡差距上。哈尔滨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技术扶持力度,认真地落实“三农”政策。

  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哈尔滨不断地加大对文化事业的建设,兴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在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建筑方面,注意对古建筑的保护,像文庙、索菲亚教堂、犹太人墓地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得哈尔滨在城市建设上达到了“新”“旧”的和谐共存。

  哈尔滨人始终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方面,哈尔滨采取了各项积极措施,谋求社会和谐、康乐。

  奉献———从宏观上讲,哈尔滨是一座甘于奉献的城市。从解放至今,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物质资源,极大地保证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从微观上讲,哈尔滨人也是甘于奉献的。像好记者闫阿红临终前把眼角膜捐献给他人,让自己的眼睛为他人点亮一个世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

  创新———哈尔滨,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在卫生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创新”。

  在工业方面,哈尔滨电机厂为长江葛洲坝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12.5万千瓦轴流转浆式水转发电机组,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电设备金奖,各项数据都达到了同类机组先进水平。由哈工大参与制造的“神五”也承载了哈尔滨的骄傲与自豪。

  在农业方面,哈尔滨在工艺和品种培育上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卫生领域,哈医大二院的很多技术和设备都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也是哈尔滨市医疗卫生领域的排头兵。像轰动海内外的“换心手术”、“狗头移植”等在这里都取得了成功。这些成功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哈尔滨人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

  (市社科院见习研究员 邹庆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