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认识的楼适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认识的楼适夷(图)
青年时代的楼适夷

  2005年6月2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楼适夷百年诞辰纪念会”。楼适夷同志是1926年的党员,参加过“五四”运动和1927年的上海武装起义。他又是著名新文学社团“太阳社”的创办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副社长、副总编辑,他参与领导制定了几套出版规划,为人文社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为新中国的文化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1年4月20日,楼老以96岁高龄,驾归道山。

  纪念会上,发言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到楼老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与所受教益。有人说:人文社成立之初,是楼老首先提出,要系统编辑出版三十年代作家作品,后来才出了那一套白皮书和绿皮书;有人说:楼老不仅是一位资格很老的党员,也是一位“五四”以后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在创作、翻译、编辑出版诸方面,都卓有建树;还有人引用楼老三十年代的老友黄源的话说,“楼适夷是一个最忠诚、最可靠的朋友”。参加纪念会的同志,对楼老的一个共同印象是:他资格老、贡献大,为人坦诚谦和,胸襟宽阔……

  我是1978年来到人文社的。楼老那时候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担任着出版社的顾问。不久《新文学史料》创刊,有人力主楼老做主编,他却说,主编应该由年轻一些的同志担任,自己年纪大了,当主编不合适。于是,他就当了《新文学史料》的顾问。其时,我被分配到该刊所隶属的“五四”组不久,担任《新文学史料》的业务秘书,同时参与现代作家作品的编辑工作。正是由于这个机缘,我与楼老有了一些接触,并深受教益。

  大约是在1979或1980年前后,现代部更名为当代文学编辑室。《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及其所属的“五四”组,便从现代部剥离出来,与鲁迅著作编辑室合并为现代文学编辑室。办公室与相关人员,也从前楼迁到了原鲁迅著作编辑室所在的后楼。楼老身为刊物的顾问,却似乎并没有他自己的办公室。我所以有这个印象,是因为清楚地记得,他的一个书柜,就放在我们房间的一角;楼老来到社里的时候,也是径直走进我们房间,坐在那张单人沙发里,与现编辑室主任牛汀老师谈说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有一天早晨,我还没有去打水,楼老就来了。

  我打了水上来,就忙着找茶叶。楼老见了,连声说着“不用茶叶、不用茶叶”,却先端起暖壶往我茶杯里斟满了水。我当时很是感动,也很不好意思,就说:“怎么能让您给我倒水呢……”楼老却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反映出了楼老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的一贯作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与楼老虽然接触不多,他在我心里却留下了永远的尊敬。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这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领导才会有的美德。以楼老的资历与学问而能满而不溢,泰而不骄,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这正表现出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宽阔的胸襟。所以,他会是你的一个最忠诚、最可靠的朋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04日 第七版)

  作者:岳洪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