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南小说家陈光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越南小说家陈光典(图)
陈光典在九寨沟

  在大学里,他学的是建筑数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教的也是数学,但他却成为著名小说家,蜚声文坛,已出版《空间》、《空旷的土地》、《玖瑰般鲜红的灯》等10本小说,其中《暗流》获河内作协一等奖,短篇集《棕色窗口》获越南作协与越南总工会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西班牙文。

  他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兄弟姐妹一大帮,生活贫困。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爱上了写作,常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纸上。16岁时,发表了一篇小说《创造的幸福》。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有稿费。当他沉浸在发表的兴奋中时,又收到了一笔稿费,真是喜出望外,锦上添花。同学们起哄,叫他请客,他请大家吃了一顿米粉。就这样,他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变成了一碗碗香喷喷的米粉,吃到了大家的肚子里,皆大欢喜。大学时代,他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城市的儿女》,是抗美战争题材,发表后广受好评,他因此加入越南作家协会,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从那以后,他就再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一直写到今天。但他有行政职务,任越南文联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写作只是副业,每天下班回家或节假日,才有时间动笔。

  他的工资不高,稿费收入更少,日子清苦。他妻子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他苦苦追求多年,终成眷属。他笑着说,在大学学习时,她的成绩就比我好,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还是赶不上她,因为她是工程师,工资比我高很多。妻子看他天天上班,忙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回家又熬夜写作,有时直写到天明,很苦很累,同情他,心疼他,劝他说,算了,别写了,干脆回大学教书吧,不会这样累,收入也好得多。但他充耳不闻,只是笑一笑,继续埋头写他的小说。

  我问他,子女中有没有喜欢文学的?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有两个儿子,他们看作家太苦太穷,都不愿干这一行。现在,大儿子当导演,拍电影和电视剧,与文学还有点关系。二儿子从国外留学回来,搞计算机,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与文学根本不沾边。但他们收入都比我高,比我有钱,日子比我过得滋润。

  2002年,他率领18位地方文联主席自费访华。

  这次,他又率领7位作家来访。他说,越南和中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我来中国是取经、学习的。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中国作家都遇到过,我们思索的一些问题,中国作家也都想过,我们的困惑和忧虑,也是中国作家的担心。中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带回去,马上就可以用,所以只要有机会,总想来中国看看。

  临别的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他说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源于一位华侨。中学时代,他有一位华侨女同学,是中医的女儿,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待人真诚。他们经常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有说不完的话。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初恋。后来美国轰炸北方,同学们疏散到农村,从此天各一方。等到再见面时,人到中年,都已各自成家,徒留许多遗憾。这次到中国来,他又想起了青年时代,想起了这个朦胧悲凉的爱情故事。

  他说他真正的处女作是13岁时写的一首诗,名为《寂静的村庄》。当时,他上小学六年级,父亲病故,心情悲哀。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经过墓地,看见有的坟豪华,有的坟寒酸,有的坟头长满野草,有的坟连碑也没有……他突然想起劳碌一生的父亲,想到这里长眠的形形色色的人,想到他们或辉煌或默默无闻或穷困潦倒的一生,感慨万千,似乎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于是写了一首诗。几十年过去了,这首诗一直藏在心中,没有发表。说着,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首诗,郑重地签上名,送给我说,你是这首诗的第一个读者。

  我接过了这首用整齐的越南文手书的诗,虽然看不懂,却觉得沉甸甸的。我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感谢他告诉我心灵的秘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04日 第七版)

  作者:陈喜儒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