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人故乡设拉子(连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陈一鸣

  “设拉子,我向你高声欢呼:

  一颗多么璀璨的明珠!

  愿真主将你常相护佑,

  光华四射、万世常留!”

  这是伊朗14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哈菲兹赞颂故乡设拉子的动人诗篇。位于伊朗西南部的设拉子是该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500年前,居鲁士以此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当时便已经以“设拉子”来命名该城。后来,大流士将都城迁至距设拉子60公里处的波斯波利斯,并建造了名闻世界的波斯波利斯宫殿(又名“加穆希德金銮殿”),其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最令设拉子人自豪的,是这座城市在中世纪诞生了伊朗四大文坛巨匠中的两位———大诗人萨迪(1208—1292)和哈菲兹(1327—1390),因此,设拉子人总是骄傲地以“诗人故乡”来称呼自己的城市。

  萨迪年轻时勤奋好学,游历过中东、北非和中国新疆等广大地区,接触过各界人士,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其代表作《玫瑰园》是波斯文学语言的典范。萨迪的政治和社会理想与我国的孔子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提倡仁爱,反对暴政,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哈菲兹则被誉为“抒情诗大师”。他的作品集《哈菲兹诗集》是伊朗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一部文学作品,诗歌中多次提到中国的绘画、麝香、丝绸、服饰、美女以及中国人的智慧,反映出两国人民在古代的友好交往十分密切。哈菲兹的神秘主义抒情诗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从前每当人们遇到就业、前途、婚嫁、出行等重大事件时,往往会随意翻开哈菲兹诗集的一页进行占卦,如今这已成为伊朗一个古老的习俗。

  到访设拉子的游人,都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拜谒两位伟大诗人。萨迪陵园位于设拉子城北,陵墓是一个圆顶的大理石建筑,拱顶上镶嵌着绿松石,占地7700平方米的陵区恰似一座美丽优雅的花园,就像是在诠释着诗人的著名作品《玫瑰园》和《果园》。哈菲兹陵园位于城西北的哈菲兹大街,墓基由雪花石膏砌成,墓顶为一釉砖铺砌的圆形穹顶,坟墓前方伸展出一列柱廊,宛如诗人正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陵区内绿草如茵,古柏参天,环境宜人。

  设拉子不但是诗人的故乡,还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在设拉子的大街小巷漫步,往往不经意间就会走入一座清新、秀丽的街心公园,里面绿草芊绵,鲜花盛开,喷泉涌动,石径通幽,老人、小孩、情侣休憩游玩,自得其趣,与你擦肩而过时又总是友好地点头、微笑。即使走出公园,设拉子的许多林荫大道也给人“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感觉,就连路边的垃圾箱也精心装饰成小花坛的模样,而且从来没有垃圾满溢的尴尬情况发生,记者更没有看到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不文明行为。

  许多大城市里的人已养成了大步流星、行色匆匆的走路习惯。然而,在设拉子,人们的步态不急不缓,透露出一分悠然自得,有时,甚至令人难以相信是置身于一个有着150万人口的都市。在哈菲兹陵园里,一名当地游客对记者说,萨迪和哈菲兹不仅在他们的诗作中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境地,而且也用诗的语言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让设拉子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仍然充满热情地追求诗样的生活。望着雕刻在陵园石壁上的哈菲兹诗选,记者不禁陷入了沉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萨迪和哈菲兹这两位古代伟大诗人的诗句与思想,已成为当代设拉子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之树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才有可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本报德黑兰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4日 第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