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枣阳城枪声诱众敌 记者辗转桐柏山区寻访历史见证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6:3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枣阳城枪声诱众敌 记者辗转桐柏山区寻访历史见证人(组图)
枣阳城枪声诱众敌 记者辗转桐柏山区寻访历史见证人(组图)
  越过平汉铁路,红二十五军继续西行。此时,敌人的围追堵截蜂拥而至,红二十五军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鄂豫皖省委在太白顶上紧急开会决定,立即离开桐柏山,挺进伏牛山。如何冲出重围?徐海东目光投向地图上的“枣阳”,做出一个令蒋介石都没有想到的出人意料之举……

  沿着红军长征路艰难前行,昨天本报前方记者的采访也突遭艰险……

  金桥村

  群众搭起送军桥

  金桥村隶属于桐柏县月河镇,位于月河老街以西大约5公里的地方。相传,昔日淮河发水,淹没了两岸的村庄,生死关头,突然有位神仙现身,伸手一指,一座金桥凭空升起,落难的百姓纷纷踏着金桥逃离了洪水,金桥因此得名。乡亲们说:“金桥是桐柏人民的福桥。”

  玉米棒子”一个没少”

  红二十五军进入月河镇,将士分散在月河老街与金桥村附近休整。昨天一早,采访组便冒雨从桐柏县城出发,来到金桥村。

  老金桥村口,一座乾隆年间修建的牌坊伫立雨中,碑刻已模糊不清,左边的石碑也已倒塌。“当年,许多红军战士在牌坊下和衣而卧,这是他们走出何家冲后睡的第一个囫囵觉。”村民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来到金桥村时,正是11月。村里的晾晒场晒满了玉米棒子,部队来得急,老百姓没来得及收。红军战士就围坐在晾晒场附近休息,可直到红军离开,场上的玉米棒一个也没少。

  站在晾晒场边,我们几乎无法想像当年穿着单衣,饥寒交迫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们,围坐在满是玉米的晾晒场边,忍受着腹中饥饿,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手去,这究竟是军纪,还是一种信仰?

  百姓亲口尝出的“安全井”

  站在金桥村“红军井”边,桐柏县“活地图”王德堂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34年11月,得知红军要经过月河、金桥,为迎接亲人,桐柏县的地下党组织提早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形势严峻,为防止敌人投毒,地下党安排红军在一些经过“检验”的水井中取水。那时候所谓的检验,就是有人亲口去喝。“这口井,就是地下党员和村民亲口检验过的安全井。”

  入夜了,红军战士坐在潮湿冰冷的街道上,用单薄的衣服对抗着刺骨的山风。突然间,身后一扇门打开了,一位大妈递出了一捆稻草:“孩子,铺在地上挡挡寒吧!”随后,更多的大门打开了……

  红二十五军路过金桥村的时候,没有遇到指点出金桥的老神仙,却遇上了革命老区的乡亲。他们为红军铺就了一座冲出重围的金桥。

  枣阳城

  徐海东用兵如神

  从金桥村到太白顶上的河南、湖北界碑处,翻山越岭需要5个小时。

  红军当年到了桐柏山区,蒋介石坐镇武汉指挥围追堵截。是走是留,还是重回鄂豫皖?鄂豫皖省委和军部举棋难定。

  界碑前,省委定下前进路线

  这时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前来迎接。他说,桐柏山夹在平汉铁路与汉江间,回旋余地小,不利于大部队驰骋;加之敌重兵压境,红军难以立足发展。11月20日,在河南、湖北界碑处,鄂豫皖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通过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根据地。

  但是如何北上?此时敌人形成铁壁合围之势,妄图将红军聚歼于桐柏山区。会议上,大家双眉紧蹙。副军长徐海东目光投向地图上的“枣阳”,灵机一动:打这里!声东击西……

  意图大胆而奇妙:为了隐蔽向北的军事行动,红二十五军继续沿桐柏山麓西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枣阳,迷惑和调动敌军大部分主力,使各路追堵之敌纷纷向枣阳一带集中。

  湖阳镇上演”顺手牵羊”

  徐海东亲率一团红军,直插枣阳。途中,先来个“顺手牵羊”。

  唐河县最南端的湖阳镇,74岁的王天贵老人至今还记得儿时经历的情景:“白天,镇里来了一群身着便衣、担着盐巴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来探路的红军。下午,这些挑盐的商贩突然从盐口袋中拿出枪,小镇上枪声响起。他们缴获了民团的20多支枪,还镇压了民团头目。”

  “后来我们才知道,镇上学校的校长是一名地下党,晚上从镇上走过的就是红军。”老人感慨道。

  古城墙上听到枪声

  昨天下午,采访团由桐柏县驱车100多公里赶到湖北省枣阳市。登上荒草覆盖的古城墙,不远处就是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沙河。“往前看,那就是国民党当时排兵布阵修筑的工事。”枣阳市史志办老主任詹华如的描述绘声绘色——

  “这些工事就是当时敌军为置红军于死地而修建的,可他们的如意算盘总是失灵。”11月22日,徐海东只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前来攻打枣阳。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在枣阳仅打了几枪,就神不知鬼不觉撤退,匆匆向县城以北的韩庄东进。

  “但是这几枪,却让老蒋把各路兵力都调往枣阳。徐海东神了!”

  我给红军带过路

  韩庄如今叫韩岗,位于枣阳市最北端太平镇的五里桥村,村里一位95岁的老人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情景:“红军从枣阳方向过来,从村东头的一条小道走过,走得非常快。他们戴着帽子,背着枪和大刀,很威武。”“红军都是些年轻人,小老虎一样。”老人还给红军带过路,他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我也是穷人。”

  据介绍,红军来到桐柏山,鄂豫边工委积极发动革命群众,印发传单宣传抗日。在工委领导下,地下党员和一些群众,带领红军侦察部队,从唐河县湖阳开始,每隔一丈多距离丢一朵棉花,红军的大部队就是按照这些棉花路标顺利北上的。

  ”红军打日本”,寨中来买粮

  从大别山开始长征后,红军来到桐柏山,粮草已经消耗殆尽。

  11月22日黄昏,由黑明寺村(隶属桐柏县)农民良玉申和其兄良玉堂带路,红军派两个后勤班去周围村寨购粮。蒿子沟寨村民误以为是土匪,向红军开枪。良玉申和战士们喊话:“我们是打日本的红军,想向寨中父老乡亲买粮米,乡亲们说啥价钱我们就给啥价钱!”寨中百姓筹议后,知道红军是好人,让精明壮实的庄稼汉刘辉高出寨迎接。红军战士表示感谢但不进山寨。刘辉高与乡亲抬出数百斤大米,红军高于市场价格付款,山寨群众无不感动。

  歇马岭

  记者采访遇惊险

  徐海东佯攻枣阳,红二十五军大队人马悄然来到歇马岭。

  昨天上午,前方记者从桐柏县城出发前往歇马岭时天降大雨,向导叹道:“都是山间泥路,恐怕上不去啊。”

  就是在这里,1934年11月23日红二十五军来到时,临时军部就设在岭下的寨下庄,还击退敌“追剿队”第二支队的进攻,战斗进行得很激烈。

  寨下庄,歇马岭下山坳中一个200多人的小村庄,地形独特。前往寨下庄,要先上歇马岭。加上村子紧靠歇马岭南峰,易守难攻,可进可退,是临时军部最佳选择地。

  山路上泥泞不堪,布满大大小小的深坑。驱车行进了不到3公里,我们的越野采访车已力不从心,车轮空转打滑、左右摇摆。两边都是数十米的山涧,一车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汗水。“当年这条路,还不如现在的情况好,到处都是碎石块,穿着草鞋,一脚下去就是一个血口子。”向导说。

  “小心!”随着司机邱师傅一声喊叫,“轰”的一声车子歪进了路边的一个深沟,车后排的三个人顿时压在了一起。“慢慢下,要不车就翻了。”邱师傅满头大汗,几个人赶忙小心翼翼地下车,看似坚硬的泥土地,一脚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往边上一看,车子已经歪成了45度,车轮距离悬崖边仅有10厘米的距离。“好悬哪!”一车人惊道。

  连推带拉,越野车好不容易驶出了泥坑。不敢再乘车前行,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向山上走去…… 特派记者辛渐李阳文李康图

  责任编辑:李胜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