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0:52 新京报

  《二子开店》导演王秉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影片幕后故事

  

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陈强、陈佩斯主演的《二子开店》,讲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合伙开旅馆的故事,生活化与喜剧性松弛结合,普通小人物在生活琐细事件中笑料频出却不显低俗,在上世

纪80年代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二子开店》之前,我还拍过一部父子题材的影片就叫《父与子》,也是陈强父子来演的,那是我第一次当导演,其实已经做过不少影片的编剧了。早些时候我在演员剧团做演员,是电影学院66届表演系毕业,赶上“文革”刚毕业就失业,十年之后已经过了当演员的黄金期,改行做编剧,继而做导演,后来被黄宗洛笑称是编、导、演“三才”。

  可能个性使然,我对喜剧片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也想下工夫把它研究透了,我第二部编导的影片《二子开店》应该是有意的探索,其实喜剧拍摄是件困难事,有很多拍正剧的导演不一定能把握好喜剧,因为搞笑是最容易出现偏差的,创作者最怕观众看了不笑,就很容易步入单纯追求笑料的歧途。所以我说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观众其实很聪明

  喜剧从人物出发很重要,二子、麻秆、英子、小豆、大虎都是一个个立得住的人物,个性非常鲜明。好的喜剧一定要有内涵,或者说应该是“寓教于笑”,比如小旅馆开张,二子用捡来的旧衣裳给这伙人“改头换面”,并且要微笑服务,我其实是期望小青年们能够不断完善自身。风格样式还要保持一致和统一,我给影片简单分成四部分,大家可以对照内容去想,“招兵买马”然后“改头换面,再后来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最后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那些喜剧中惯用的“巧合法”、“误会法”只能根据情节产生,应该是剧中人物“人为”的,决不能是创作者“人为”的,不要以为是创作者指挥观众,观众其实是很聪明的,创作者的刻意而为明眼观众一下子就能明白。这是在拍片之初我就跟全剧组明确下来的,之前准备工作充足,拍起来就很顺利。

  我拍的电影从没赔过钱

  影片当年由青影出资拍摄,总共就花了四十多万元,可谓是超低投入了,因为当时各厂的武打片、枪战片都是二百万元以上的投资,但是这个片子很轻松地赚回了二百多万元,而且在电视上重复播出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因为电视上经常看到重播,有时自己都看烦了,但是观众看不烦,最近刚在电影频道播过,时隔这么多年了,老少观众照样爱看。

  我说我们这一辈人心里的责任心太重了,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因为心重,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像更年轻的一辈导演那样放得开。《二子开店》其实有我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戴着墨镜、穿喇叭裤,整天没事干在马路上转悠的年轻人的看法,我对社会的矛盾不回避,我希望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影片拍摄过程中,演员表演很松弛,我和陈强是老朋友了,和陈佩斯、梁天他们这些年轻人沟通起来也比较好,虽然也有些分歧和矛盾,但是都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拍完后社会反响不错,我也仍在思考喜剧拍摄的方法,应该说在《斗鸡》(陈裕德主演)和《宫廷斗鸡》(黄宗洛主演)中就比较成熟了,当时给了我一个“高产优质”导演的称号,因为我拍的电影从没赔过钱。

  口述:王秉林(《二子开店》、《斗鸡》等片导演)

  采写:本报记者张悦

  ■陈佩斯喜剧系列

  《瞧这一家子》

  

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1979年,由王好为导演。该片是陈强、陈佩斯父子首次银幕合作扮演影片中的父子。陈佩斯饰演一个爱说大话的文工团员,对老爸的保守看不惯,父子之间的冲突和化解在1987年《二子开店》中“升级”。

  《少爷的磨难》

  

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1987年陈佩斯“走南闯北”完成了三部影片拍摄,其中一部是由吴贻弓任总导演,张建亚导演的喜剧片《少爷的磨难》。陈强没有出演本片,陈佩斯在片中出演“少爷”,获得“小百花”最佳男主角奖。

  《父子老爷车》

  

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

  继《二子开店》之后,陈氏父子再次联袂主演《父子老爷车》。

  《父子老爷车》以流畅、轻松、风趣的风格,记叙了一段怪异的经历,陈强、陈佩斯的表演虽没有《二子开店》那样经典,但同样受到观众喜爱。

  ■电影笔记

  简单的智慧

  有机会坐公交车在下午六点从城里穿过的话,你会看到穿着大裤衩赤膊的汉子在路边傻站。一阵吵架声起,从胡同里必然无中生有地冒出不少穿着宽大衣服刚洗完头的妇女,奔走,然后观望。同样赤膊或穿宽大衣服的老头老太太,摇着头或是摇着扇子,若有所思,天晓得,其实他们什么都没想。

  这样的市井坊间,容易给人聪明圆滑的印象。其实真的未必。

  “二子”就是通行于此的一个灰色词语,含义丰富,但根本上不脱“愣头青”或者“傻子”的意思。其实被称呼为“二子”的未必傻,称呼别人为“二子”的却往往真的不得志。陈佩斯以《二子开店》为代表的一批“二子”电影,就是用这种自嘲的态度,来展现一个体验者的智慧的。

  不管什么时候,看《二子开店》总能把人带到80年代那阳光灿烂的记忆中去。简单爱,简单乐,简单闷。一幕大戏,讲的就是一个待业青年开小旅馆的事,再加上点插科打诨阴差阳错的套路,主人公感情生活的波澜,就成了。

  《二子开店》之前,电影银幕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自觉的复苏和再造过程。不管掺杂了多少伤痕与反思,大家重又得到机会认认真真讲故事,只是太聪明而又太沉重。

  人这种复杂的动物,却往往喜欢看别人的错误,表现自己的聪明,太认真了反倒不讨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二子”,这是陈佩斯的智慧。

  留洋回来的英达,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学会了低调。而“二子”陈佩斯却是从无可奈何开始了自己的低调。念到小学,插过队,回城从匪兵乙演起。很多人在考虑如何剑走偏锋的时候,陈佩斯他爹还在为这没啥手艺和学问的儿子的生计发愁。多年后,这个孩子除了认死理地跟人打版权官司之外,就没什么自鸣得意的架子和手段,承包了个荒山头,也就真的住了进去。所以在《二子开店》里就有了这么个待业青年,还有一帮没出息的愣头青哥们儿,连想做坑蒙拐骗的事儿,都时时透着一股小家子气,反正小毛病不断,大恶不敢。一群“二子”。

  这出戏里最充满自嘲“二子”精神的,有两条线索,也是两个暗喻。一个是二子开店,一个是二子恋爱。二子开店,充满了80年代特有的热诚与直白。开一个小旅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所有的困难,在这里,最后都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虽然需要老爷子的钱和面子,可一帮待业青年只要端正了态度,世界就是他们的。那个时候称呼大学生为天之骄子,可第一批春风得意的,却真的就是这样一群“二子”。到如今,在一句“态度决定一切”口号的背后,先富起来的“二子”们反倒开始努力充电,让自己复杂复杂再复杂了。

  二子的恋爱,就开始让人笑出眼泪来了。二子爱上的,是个美女,还有为人不齿的第三者经验。银幕上的比喻,搬到现实中来,真的让人伤神,也无可奈何地告诉活着的一群人,没有十全十美。偏偏是这一点的所得,在故事里,却又得在二子和麻秆儿两个半斤八两的穷汉之间引发争夺。感情本来就是奢侈的事情,还这么残酷地要“二子”们去面对。至此,再回头去看美女追二子时候,在公园里的那一段暧昧的对白,就真觉得,简单真好。

  《二子开店》结尾留了一个略带伤感的开放结尾,“二子”系列的其他影片大多也选择了这个套路,这是还没有习惯撒泼打诨闹剧的观众所熟悉的,谈不上什么教条。可是笑声中的眼泪却在故事进行的过程中已经留在了我们的心里。这是一切简单爱、简单闷又简单讨我们喜欢的“二子”们的悲剧。也是甘当傻子的陈佩斯的智慧之处。

  □沈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