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开农村市场,关键在提高农民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0:5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毕延河

  从1999年开始,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提出,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使我国早日走出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所导致的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物价不断下降的状况,我国政府应该动用财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是这种呼吁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今天,当经济学家们开

始预期中国下半年走入通缩,拉动内需的问题变得紧迫而直接。于是又开始有了“新农村运动”的呼吁(8月3日《北京晨报》)。

  每当市场通缩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就有人把眼光盯在了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与其说9亿人的市场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市场,倒不如说它是个缺乏消费能力的市场更为贴切。中国的农民太穷了,“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的鸿沟摆在9亿农民的面前,20%的人掌握着80%的存款,而许多农民的收入只能维持最简单的温饱。农民那点可怜收入又能创造多少需求呢?

  当今中国农村的消费水平远低于城市,农民的消费能力远低于城市居民。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其回报率很低,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商家都没有投资的积极性。有人把城乡的巨大差距比喻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民的穷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变成了恶性循环,越穷的地方基础设施越落后,基础设施越落后进一步导致农民越贫困。

  “新农村运动”是必须的,但不仅仅意味着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想方设法让农民尽可能多花钱,扩大消费需求,把城里过剩的生产能力解决掉,而是把农村和城市放在同样的天平之上。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重心严重偏于城市,轻于农村。城乡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至2003年,村镇人均公用设施投资分别为36元、42元、68元和67元,而同期城市则分别为487元、658元、887元和1320元,差距一直在1∶13以上。农村的基础设施欠账已久,需要关注,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需要的是长期的投入和发展。如何持续整体地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一问题解决不了,农村发展的前景堪忧。(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