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分复读为理想为前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6:46 兰州晨报

  省城专家:不进名校照样成才考生应该理性对待 高分复读为理想为前程?几家欢乐几家愁!应该说,这是每年高考的结束尤其是高考录取完后,一个真实的社会写照。目前,2005年我省普通高考录取工作尚未结束,当那些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正满怀激情即将走进象牙塔的时候,殊不知,很多考生已坐在了“高四”的课堂上,开始了他们的复读生活,而在这一庞大的复读群体中,有一个很显眼的群体——那就是已被大学录取的高分考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我省3000多名上线生不幸落榜,其中,文科600分以上的有34人,理科600分以上的有

269人。落榜理由均为不服从调配。而这些高分考生几乎都选择了同一条道——复读。今年,我省有800多名高分考生不服调配而落榜,其中,600分以上的考生24人,不服从调配又一次成了落榜的惟一理由。毋庸置疑,复读将是他们再一次冲击高考的惟一选择。

  “清华是我惟一的梦”“我的眼里只有清华!”8月1日,王新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仍旧是相当的坚定和执著,虽然,到今年,他已经是复读了两年的“高五”生了。

  不过,应该说王新燕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就在几天前,他收到了清华大学核动力和测控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他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51分。

  王新燕是典型的高分复读生。在2003年,他的高考成绩是409分,离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很远,但认准清华的他,毅然从家乡岷县走进了兰州的成功学校,开始了他的复读生活。

  2004年,他的高考成绩达到了621分,但还是和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所以,他又复读了一年。王新燕说,之所以这样坚定地选择了一而再地复读,就是奔着进清华,“它是我的梦!”严格地说,高分复读生可划分为两大类,王新燕那样的是一类,另一类就是落榜的高分学生。杨历历(化名)应该属于后一类。毕业于兰州第二十七中学的杨历历今年是第二次高考,学理科的她今年的高考成绩是569分。“我第一志愿报的是西安交大,成绩不够,应该说我又一次落榜了。”所以,杨历历在市区的一所叫奥文的高考补习学校报了名。

  复读生的压力很大在不少复读生眼里,复读生活是“痛苦不堪”的,但对王新燕来说,却是一个弥补知识不足的快乐过程。

  在记者接触的不少高分复读生中,没有压力的王新燕可以说是个特例。很多像杨历历那样的复读生说,一年的复读生活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大,特别是心理压力。杨历历说:“明年考不上怎么办,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等等这些问题是压在他们心上的‘大石头’。”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虽然离大学开学还为时尚早,但市区一些补习学校已经开学了,有些甚至在7月下旬就开课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先生说,他的孩子是学文科的,今年高考成绩是500多分,可以上一个普通本科,但他们放弃了,想复读一年。张先生说,复读是为了能使孩子考一个好学校,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然,那上大学还有什么用?

  张先生的看法,代表了一大部分家长支持孩子高分复读的想法。

  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现在,兰州市区补习学校的收费一般是一年2600元-2800元,一些包括住宿等在内的“名气”大的补习学校费用则更高一些,有的甚至能达到一年1万元。但即使这样,很多家长还是坚定地掏腰包,让考了高分的孩子再读一年。

  高分复读是资源浪费?

  已在成功学校做了5年补习班老师的胡全勇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高分复读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对这种说法,他不敢苟同,他的观点是:高分复读不是资源浪费!

  胡老师说,有些学生因为考试临场发挥不好而没考好,但这些孩子自身还是有相当的潜力没有挖掘出,对于他们,复读就是又一个机会。

  同样在市区一所补习学校任职3年的马老师则和胡老师的观点相反,他说,不否认名校和普通学校是存在差别的,但不能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就否认高分复读是一种资源浪费,如今高分复读现象的越来越热,让高考似乎变成了“考高”,复读的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

  社会学家:高分复读不可取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贾应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分复读是不可取的!因为人才的成长不是单一的,不是进了名校就一定是人才,学校在成就人才上应该是起辅助作用的,所以,是否成才还是靠自身,而不是学校。

  与此同时,贾应生教授建议,是否我省也能参照其他省份实行高考成绩及高考分数线确定后填报志愿的举措。“如果这样,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高分复读现象越来越热的趋势。”本报记者雷媛李雪萍(来源:兰州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