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条的下场等待着杜鲁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6:51 人民网

  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目的是侵略我国,现在已经看得非常明显了。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边疆,有无数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基地,如日本、朝鲜、琉球、台湾、菲律宾、越南等等,像无数把尖刀,指向我国。其中和我国大陆距离最近而其战略地位又特别重要的,当推朝鲜、台湾和越南。美帝国主义企图依托这些基地,向我国大举进攻。这种进攻,现在已经逐步开始了。据电通社讯,曾经杜鲁门批准的美国“一旦要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时采用的战略计划中透露:“美国高级指挥部建议利用朝鲜领土和朝鲜军队

在满洲和北方某些地区进行作战,作为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支那、缅甸和香港的领土以及军事基地,将被用作进攻华南的南方战线的基地。强大的伞兵部队将由台湾运往上海周围地区及华中华南的其他地区。”从这个战略计划中,我们就可以了解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要进攻朝鲜,为什么要在进攻朝鲜的同时,侵占我国的台湾,以及为什么要拼命支援法帝国主义进攻越南人民共和国了。

  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这样热衷于侵略我国呢?据英国保守党议员加门斯说:“假如亚洲被共产主义所征服的话,我看不到欧洲和美国还能活下去。”美联社记者也说:“这个巨大的武装力量的蓄水池(按指我国)与赤色的俄国合作,只要它存在一天,将继续是对于民主国家按即帝国主义的一个可怕的威胁。共产党中国是亚洲布尔什维主义运动的心脏。”这些话虽是颠倒黑白的胡说,但却从反面道出了今天亚洲的真实情况。如果把它翻译过来,就是:“假若亚洲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完全成功,美帝国主义和欧洲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都将由于不能侵略而活不下去。”中国和苏联合作,其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和苏联,决不允许帝国主义肆行侵略。中国革命成功了,这对于亚洲各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是一个最有力的鼓舞,中国已成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显然,按照美帝国主义的逻辑,它要吞并亚洲,必须侵略我国。

  一百年来,美帝国主义即处心积虑侵略我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帝国主义的力量还不足独霸中国。所以它提出了并坚持着“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政策,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侵略中国大家有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俄被打倒了,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德国完全失败,英法的力量较战前削弱,日本的势力则较战前大为膨胀,成为美帝国主义争夺远东的最强的对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二十年中,美日为了侵略中国,时而勾结,时而冲突,目的都是争取对中国的独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实际上变成了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英法降为二等国,过去的对手或死或伤,美帝国主义以为从此可以肆无忌惮地独霸亚洲了。但是,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力量就有了发展。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在美帝国主义者的眼中,这是它独霸亚洲的主要障碍。因此,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帝国主义立即指挥其走狗蒋介石,向中国人民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进攻。美帝国主义在这次罪恶的赌博中,曾经投入六十亿美金的巨大资本。但是,事变的进程,完全出乎美帝国主义者的预料之外:蒋介石被打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美国侵略者完全被赶出中国大陆,从此,亚洲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新中国,作为亚洲政治生活的重心,其胜利影响,有力地鼓舞了东方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美国的目的是独霸世界,其矛头一是欧洲,一是亚洲,按照美帝国主义的想法,证诸世界形势的现实,美国欲独霸亚洲,势非侵占我国不可。

  美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计划,完全是从日本帝国主义学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完整地表现在田中奏折中。田中写道:“窃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中国全土。”又说,“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田中奏折是1927年写的,当时中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在胜利发展,苏联曾在大革命中,给予我国人民公正无私的援助。所以,田中奏折中又说:“……此后必须以军事为目的建设南满大循环铁路线,而可包围满蒙中心地,以制支那之军事政治经济等等发达,亦可防杜俄势之侵入,此乃我国之新大陆造成上最大必要的关键也。”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占领了满蒙,既可以征服中国,又可以防止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并进而进攻苏联。在它们看来,这种一箭双雕的办法,实为整个侵略政策中“最大必要的关键”。

  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完全是依照田中奏折中所举的步骤进行的。日本侵略者于1592年初犯朝鲜,打败了往援朝鲜的中国明朝的军队。其后,日本北进主义侵略政策的代表西乡隆盛、伊藤博文之流,大肆鼓吹“征韩论”,企图吞并朝鲜。1874年,日本初犯台湾,强占了琉球群岛。1894年,由于日本侵略朝鲜,中国与日本发生了“甲午之战”,清朝政府于惨败之后,被迫和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日本根据这一条约,吞并了台湾,控制了朝鲜。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沙皇俄国原在南满的种种特权,日本的侵略势力,毫无阻拦地进入我国的东北。1910年,日本正式并吞朝鲜,获得了进一步侵略我国东北和山东等地的基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以朝鲜为基地,并吞了我国整个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又以东北为基地,发动了对我国的全面进攻。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内部,曾有所谓“大陆政策”与“海洋政策”或“南进”与“北进”之争。前者主张以朝鲜为基地,进攻东北、华北,进而攻占全中国;后者主张依托台湾,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进一步侵略南洋。争论结果,前一种主张逐渐占了上风,田中奏折就是“大陆政策”或“北进政策”的代表作。但是,日本在北进的过程中,并未放弃南进的阴谋,它积极经营台湾,并把福建一带据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42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即以台湾作为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美帝国主义走着日本侵略我国的老路,已是举世周知的事实。所不同者,是美帝国主义现在在海洋方面,并无有力的敌手,而当时日本如果南进,却可能与英美法等国发生冲突。因此,美帝国主义现在对亚洲采取了南北并进的方法:一方面支持法帝国主义进攻越南人民共和国,支持英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的人民武装,支持其菲律宾的走狗进攻菲岛的人民武装,其目的无非是扫清这些地区的革命力量,巩固这些进攻我国的军事基地的后方。而在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则是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实际上占领了我国的台湾,以之作为进攻我国大陆的前进基地。立在日本,手执朝鲜、台湾两把刀,插入我国的心脏,这就是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罪恶的阴谋,美帝国主义除了在其本国积极备战外,同时还广泛地组织了各种反动力量。在南朝鲜,美帝国主义装备与训练了十万傀儡军,并掌握了这支傀儡军的系统的指挥权,以之作为侵略朝鲜的先锋队。在日本,美帝国主义积极扶植其军国主义侵略力量。日本的陆军已在警察名义伪装下重建起来,总数已达三千万人,一个扩充七十万人的计划正在进行中。截至本年7月,日本的海军武装人员已达一万名,各种舰船达三百余艘,美国还计划动员前日本海军军官五万名,由美国专家加以训练,组成一支新的日本武装部队。日本的空军正在“民用航空”的伪装下积极重建,美国占领当局大量招募日本飞行员,在日本及美国两地积极训练。日本原有的二百多个飞机场均已大加扩充,横滨等地且已新建了三十三个大飞机场。日本已成为美国的“亚洲兵工厂”,三百家飞机制造厂,一百七十八家兵工厂,正赶造大批杀人武器。美国侵略朝鲜战争发生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艇已公开侵入朝鲜海面,担任巡逻任务。据《新时代》杂志揭露,日本空军人员已与美国空军人员,共同进攻朝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中,仅日本战争工业即接受了美国四千万美元的订货。在台湾,美帝国主义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基地,并积极扶植与装备蒋介石残余匪帮。从今年1月至5月,美国运到台湾的坦克,仅各通讯社披露的公开数字,即达七百多辆。几百架飞机已经交给蒋匪。美帝国主义的第七舰队侵入台湾后,立即展开广泛的“巡逻”活动,据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报道,其巡逻范围南起广东汕头海面,北迄山东青岛海面,南北长达三千里。美帝国主义的第十三航空队已经成立了驻台前进指挥所,据蒋匪中央社报道,这个机构的任务是“就近处理中蒋家匪帮美空军之联络及有关联合作战事宜。”这种种准备工作是为了什么?在李承晚傀儡政府外务部顾问尹炳求致李承晚的信中,已经和盘说了出来。尹炳求写道,“必须在最高统帅的领导下,以三方面配合行动。这三方面就是:日本人必须沿着东北部突出地带穿过海参崴前进;朝鲜和美国的军队在解放了我们的北部领土后,必须穿过辽东半岛进抵哈尔滨;中国国民党必须光复中国失去的领土其中包括辽东省。在战争结束后,朝鲜和美国军队必须占领满洲。”

  美帝国主义这种狂妄的计划,能否达到目的呢?历史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下场,是“无条件投降”。在日本投降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成立,中国人民的力量,远没有现在这样强大。我国人民在四年的解放战争中,歼灭了由美帝国主义全力支持的蒋家匪军八百多万人,这个数字,等于美帝国主义现有武装力量的五倍多。面对着革命胜利了的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新中国,面对着远远超过帝国主义力量的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美帝国主义将会得到一个什么下场,是很明白的。殷鉴非遥,请华盛顿看东京,东条的命运等待着杜鲁门、麦克阿瑟们。

  原载《人民日报》,1950年11月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