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航空:大门敞开VS投资:兴趣浓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7:23 青年时讯

  将于8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规定》,首次明确规定,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投资民用航空业的诸多领域,包括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企业、民用机场、服务保障及其他民用航空相关项目。同时,在权利方面,更是与国有航空企业一律平等。

  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袁耀辉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励、支持、引导国内

各投资主体积极投资民用航空业,放宽民用航空业国内投资准入政策,加快民航业发展,是规定出台的重要原则。“早在3年之前,民航总局就开始允许外资投入我国民航业。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应该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这有利于同时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尽管这项规定使得民营资本在航空业施展拳脚有章可依,但是民航总局同时强调,一些“重要”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必须保持他们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身份。不允许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比如:国航、东航、南航3大航空集团,以及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机场和深圳、厦门、大连、桂林、汕头、青岛、珠海、温州、宁波9个重要城市的机场需保持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外,其他6家地方航空公司和其余国内90家机场均可以成为此次民航投资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而在投资主体方面,《规定》称,民航投资主体包括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而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民营资本,这样便使民航业的投资大门全面敞开。《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此前持有四川航空集团49%%股份的中外运集团则早早成为投资民航业的先行者。

  对于目前普遍关注的航油垄断,《规定》鼓励国内投资主体投资航油企业,并对目前仅有一家航油企业存在的机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即除国内投资主体可以进行投资并控股外,航空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也可自由投资并控股。

  投资:高投入高产出 低成本运作无可能

  民航业内人士表示,民航运输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即使民航总局取消对民营资本投资的限制之后,民营资本蜂拥进入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短期内对现有的航空公司也不会造成太大冲击。原因很简单,民航运输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特别高,这就给进入这一行业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门槛。巨大的先期投入将使得许多想进入的企业不得不在高门槛前徘徊。

  据《京华时报》报道,去年,尽管航空公司遭遇了油价大幅度上涨,但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仍然取得了历史最好的收益。仅国航一家,纯利润就超过了10亿元。因此,尽管进入民航业的门槛很高,但此次民航总局对外公布了开办航空公司的准入门槛后,相信会有更多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对于这一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的航空运输企业共有27家,其中4家为国有独资,23家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在这23家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27家航空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93亿元,平均每家11亿元,最高的为65亿元。

  在民航总局批准筹建的4家民营航空公司中,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和四川鹰联航空公司均提出了低成本运作的概念。在年初的民航研讨会上,中国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司长史博利表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条件,也不能在航空公司名称前冠之以低成本航空公司。据其介绍,尽管中国政府放宽了对航空公司的准入门槛,新批了几家航空公司,但这些航空公司并不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机票价格本身实现市场化;航空公司较少受政府管制。两者缺一不可。而我国目前基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航空公司,机票价格是在政府指导下的逐步与市场接轨。更为重要的是航空公司的运行机制受政府管制的因素很多。

  奥凯、春秋、鹰联3家民营航空的起飞,打破了航空业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显露了民航业多元化经营的苗头。业内人士认为,在3家民营航空公司正式运营之后,民营资本投资航空业的积极性很多。规定的出台,既可以使得民营企业投资航空业不再无章可依,同时还可以规范民航业内企业、机场的投资行为,推进企业之间的公平有序竞争。

  杨纯/综合报道

  >>政策背景

  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民营资本进入一直由国家垄断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打开了一个“缺口”。其中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获准筹建

  中国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司长史博利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向民航总局申请开设新的航空运输企业的有10家,其中包括外资企业。他透露,民航总局已批准筹建5家航空公司,这5家航空公司分别是:翡翠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鹰联航空有限公司、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其中鹰联、华夏、春秋、奥凯四家航空公司均为民营航空公司。

  摘编自《京华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