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下巴因病被切除 修复后照样能说能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2:19 东方早报

  来自新疆的32岁的工程师张先生患有下颌骨巨大角化囊肿。两年前,为根治肿瘤,医生为他实施了手术,切除了肿瘤累及的大部分下颌骨。没有了下颌骨,就意味着张先生失去了语言和咀嚼的能力。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痛苦的生活几度让张先生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目前,经过一项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的高科技手术,张先生居然在保持了良好面容的基础上,恢复了语言和咀嚼功能,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昨天,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对外宣布,该院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血管化骨肌瓣移植以及种植体修复的全新术式重建上、下颌骨获得成功,包括张先生在内的120余例因肿瘤切除致使上、下颌骨大型缺损的患者,经重建修复后照样能说能吃。这项成果不但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领域专家还认为,这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颌面修复治疗的广阔前景。这一技术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医学颌骨重建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很多面部肿瘤患者因肿瘤切除往往造成上、下颌骨大型缺损,这样的缺失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往往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以往通过传统修复方法实施手术之后,患者总是难以维持口腔的封闭性,术后不但患者的外形看起来不尽如人意,患者的咀嚼及语音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而不能完全恢复。

  为攻克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九院口腔颌面外科张陈平、孙坚教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以及张志愿教授悉心指导下,与交通大学王成焘教授等合作,将快速原型复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组合起来,采用纯钛材料原型复制出与原有的上、下颌骨解剖及形状完全一致的上、下颌骨钛网,然后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化骨、肌瓣的移植重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完成了牙种植牵引成骨,从而一期修复了上、下颌骨的大型缺损。

  术后的患者经过采用咀嚼力器、语音测试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头颈问卷等方法进行的咀嚼、语音功能及生存质量的评价之后,显示这种新式的高科技手术较传统方法明显具有优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外形都获得了令人惊喜的提高。

  作者:早报记者 李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