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铡刀“切”断鬼子逃生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3:25 舜网-济南日报

  铡刀成了秘密武器

  1937年9月,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沿平汉、平绥、津浦等铁路线长驱直入,企图围歼我华北部队。国民党的各个防线不断被突破。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遏制日军攻势,9月中旬,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第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到达平型关东南的上寨、下关地区待机伏敌。

  我115师指战员分析,在接火后,如果日军遭到伏击,认为战局发展对自己不利,便会马上逃之夭夭。

  当时,日军有机动性强的先进交通工具——汽车,我军战士仅凭两条腿很难追上4个轮子的汽车。所以,我军要想瓮中捉鳖,关门打狗,让狡猾的日军进入我伏击圈而又逃不出去,就必须先破坏他们的交通工具,而让汽车瘫痪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破坏轮胎和机械传动装置。如果用传统的埋地雷破坏公路的方法,难免打草惊蛇,前功尽弃;如果用匕首、刀等割破汽车轮胎或进行机械破坏,在战前简直不可能,而在战斗打响后又很难靠近日军的汽车。

  面对这一难题,师首长命令部队以连为单位召开战前献计献策会,以班排为单位出谋划策。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日军必经的公路上按照其行军长径和我设伏圈的范围,埋设铡刀(铡刀又称铡草刀,刀刃锋利、刀背略厚,长约1米左右,带刀把,是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常见的切草喂牲口的工具。它的刀刃锋利,刀背宽,埋在地下经加固后稳定性好,很适宜道路埋设)。

  该方案立即被师首长采纳,于是,战士们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连夜在日军必经之路的前端,预先挖好一些浅沟,把收集来的铡刀刀刃朝上,露出地面约40至60毫米,或横、或竖、或斜,在轮胎必经位置埋好,并在上面做了精细的伪装。

  围歼“瓮中之鳖”

  1937年9月25日,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7时许,骄横的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五师团21旅大摇大摆地钻进了我军预设的“口袋”,走在前边的日军汽车,神不知鬼不觉地碾上了锋利的铡刀,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的情况下,汽车轮胎的外胎就被割破报废,而内胎则因不堪车身重压而爆裂,整个汽车紧接着就“趴窝”了。

  正当日寇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军发出攻击命令的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我115师设伏部队犹如神兵天降,双方瞬间便展开了激战。顿时,日军突然被猛烈的炮火打得晕头转向。我685团首当其冲,给日军以迎头痛击,经过激战,歼灭敌军一部。第686团将日军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地段,切断日军退路,并勇猛地冲向公路,向敌军拦腰猛打,展开白刃格斗。被我军死死压缩包围于老爷庙以北、小寨村以南峡谷中的日军伤亡惨重,但仍利用车辆作掩护进行顽固抵抗,向老爷庙疯狂反扑,企图突围,但遭到我军的顽强阻击。为解救被围日军,东跑池的日军一部回援,又被我685团阻击。

  战斗越打越激烈,陈光旅长不由分说就端着歪把子机枪冲下山去,还大喊着“共产党员跟我冲!”我八路军指挥员那种视死如归、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深深激励了战士们。见陈旅长冲下山去,司号员随即吹响冲锋号,各连战士也跟着冲下山去与日寇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其中,一位四川籍的班长是位长征的红军,个子不高,长得挺虎实。子弹打光了,他就端着刺刀与鬼子拼杀,一连刺死了六、七个鬼子。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向鬼子的头部。

  昔日,作为日军强有力助手的交通工具,如今变成了累赘、障碍、一堆废铁。日寇在我枪林弹雨的猛烈攻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丢下1000多具尸体和大批武器、弹药、辎重,仓皇逃窜。日军做梦也想不到正是中国老百姓农家不起眼的铡刀,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导致了其自侵华以来第一支成建制、装备精良的板垣部队第五师团全军覆灭。

  敌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之部队向平型关增援,均被115师独立团、骑兵连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并在灵丘以东的腰站毙伤日军300余人。被围于小寨村至老爷庙的残余日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再次猛攻老爷庙及周围高地,也被我军击退。最后,我军三个团逐步缩小包围圈,将被围日军残余力量全部歼灭。l3时许,战斗胜利结束。

  缴获丰厚战利品

  据老红军徐基回忆说:“我们687团从后尾往上打,一路只见沟底公路上汽车和骡马大车都满载着弹药枪支、装具被服、粮食饼干、香烟物资、黄呢军大衣等,真是数也数不清。”

  平型关伏击战胜利后,我八路军115师三个参战主力团(685、686、687团)一举歼灭日军装备精良的板垣第五师团21旅步骑兵l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92式野炮l门、炮弹3000余发、战马53匹、日币30多万元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单就军大衣一项就足够我115师全师每人一件穿用。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形势下,八路军出师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日军民的士气。

  (本报记者 张伟卿 通讯员 王者伦 胡会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