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6: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墨西哥的节能办公室。

  本报记者 张蕾摄

  瑞典 垃圾也有大用途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利丁屿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东面有名的富人区。这里四面环水,环境优美,距离市中心又很近,因此吸引了许多企业主、律师和医生等高收入人士居住于此。然而,令当地居民骄傲的除了他们经济上的富足,还有另外一件事:这里是大斯德哥尔摩地区废物循环利用最好的地方之一,居民生活垃圾中的80%被回收再利用了。

  在利丁屿,不管你是别墅居民还是公寓房客,节约和环保意识都深植心中。人们已养成了习惯,回收几乎所有的垃圾。垃圾要回收,第一步就是要分类。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意识地把各类瓶瓶罐罐分装好,攒多了扔到分类垃圾回收点。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利丁屿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居民41402人,而全区为回收各种废物和分类垃圾所设的回收站就有28个。它们有的设置在加油站旁边,有的设在超市后面,还有的设在交通要道附近。这样,人们在加油、购物或者回家途中,很方便地就把废旧物品处理掉。

  这些回收站一般由政府出资兴建,由一个个绿色或白色的金属罐组成。每个罐体积约3立方米,上有投掷口,旁边分别标着:金属、有色玻璃、无色玻璃、报纸、硬纸壳、塑料等。废物回收公司会定期派人把罐子里的东西运走,分类包装后销售给可后期利用的公司。可别小看这些废旧物品的价值。据估计,利丁屿每年为造纸公司提供的废旧纸张被处理后,相当于4万棵树木所能产生的纸浆!这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有益于环境,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利丁屿还在岛中部专门设立了一个综合垃圾处理场,居民们可以把废弃的电器和大件家具等扔到那里。这又为电器和家具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再生产材料。瑞典政府规定,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制成,可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对那些住别墅的居民来说,清扫院子、保持花园整洁成了他们周末的休闲项目,因此产生的园艺垃圾,如树叶、枝干和杂草等,被送到指定地点,经机械粉碎后沤肥或制造纸浆等。

  对于那些每天都有的从厨房中和餐桌上产生的食物等垃圾,利丁屿人则秉承“严格保密”的原则。对这些比较零散、形状多样的废物,他们一定要放入最严实的袋子,尽可能密闭保存,以避免洒漏和散发异味。这一点在天气热时尤为重要。这类垃圾也能废物利用。许多社区和垃圾处理公司签订协议,定期把生活垃圾送到垃圾处理厂高温焚化,由此产生的热量又可以被用于企业生产上。

  其实,“节俭持家”的利丁屿只是瑞典的一个缩影。瑞典人均生活水平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很难看到人们生活中有什么奢华浪费的现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现象十分普及。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需要不停地消耗各类资源,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垃圾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一味地消耗资源、产出垃圾而不科学处理,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被垃圾充斥,各类有害病毒和细菌就会趁机侵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瑞典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20人。然而其对垃圾处理非常重视,决不让垃圾损害任何一处国土。尤其是垃圾分类处理,家家户户都自觉地遵守这些规矩。分类回收减轻了垃圾处理难度,并且大大增加了废物回收比例,节省了各类资源,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墨西哥 政府只用节能灯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蕾

  在墨西哥,专门负责节能的全国节能委员会倡导的节能理念是“智慧节能”。委员会主席卡洛斯·多明戈斯认为,“智慧节能”包括3个方面:不浪费能源;提高使用能源的效率;提倡使用可更新能源。其本质就是要合理科学地使用能源,达到能源供求的平衡。

  墨西哥是个能源生产大国,但能源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自1990年起,墨西哥政府在能源部下设置了全国节能委员会,监管全国节能工作。卡洛斯介绍,全国节能委员会建立15年以来,除了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能源效率国家标准外,还跨领域和各行业联合进行一系列节能项目,并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国有和私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分别签署节能协议,为它们免费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这些机构节能。

  全国节能委员会在政府办公大楼实施了“大楼节能计划”。卡洛斯提供的一份资料上显示,政府部门消耗的能源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7.2%,甚至超过了工业部门和运输部门。1996年到1999年间,全国节能委员会曾号召掀起“百座办公大楼节能计划”。参加该计划的98幢政府公共办公大楼改装了9.8万个节能灯泡,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节约了20%的电能。1999年后,全国节能委员会启动了更大规模的“政府机构节能计划”。计划的对象是所有办公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政府大楼,委员会在这些政府办公楼中设立节能办公室,并开设学习班,培训和帮助工作人员制定符合大楼状况的节能方案并对大楼进行设施改造。

  工业部门成功节能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节能计划。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排名世界第五,是墨西哥能源消耗大户。全国节能委员会通过派遣技术人员,协助石油公司研究分析设备的生产效率,改造原有不节能的设施和操作系统。1999年8月,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实施了“节能环保运动”,208个生产区和9幢办公楼参加了这次活动,600名石油公司工作人员得到了节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到2000年中期活动结束时,60%参与活动的生产区完成了节能5%的目标,这意味着不仅减少了废气排放,也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节约了19亿比索(1比索约合0.76元人民币)的资金,同时养成了公司职员节约能源的意识。

  和全国节能委员会同年成立的节电委员会执行的是更为具体的节电任务。委员会成立伊始,就针对家庭用户开展回收旧冰箱的活动。委员会工作人员走街串户,动员人们将家里的旧冰箱换成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冰箱。活动实行到今天,墨西哥全国1000多万台旧冰箱已有100多万台得到了更换。节电委员会在“节能住宅”活动中,为建筑开发商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在墨西哥北部气候较热的地区建造装有隔热材料和双层玻璃的住房。节电委员会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推行的“家庭照明计划”中,说服14万户家庭改装荧光灯,改装的51万支荧光灯每年节约486万千瓦时电。

  卡洛斯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墨西哥的节能前景的巨大希望。他说,节能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自然环境。有人预测墨西哥的节能潜能至少在20%,即便只能达到保守的5%的节能目标,墨西哥每年也能节省400亿比索,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南非 浪费水遭监禁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锋

  南非属于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常年大于降水量,是全世界最干旱的30个国家之一。目前,南非的年人均水量只有1700立方米,而如果不提高用水效率,到2025年,南非的年人均水量将会下降到1000立方米。意识到水资源不足将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南非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水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兰德自来水公司主要负责豪腾省自来水供应。有统计数据显示,该公司每天供应的水中竟然有52%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也就是说,每天价值495万兰特(1兰特约等于1.2元人民币)的水其实是没必要送出的。在这价值495万兰特的水中,257万兰特的水因为管道泄漏被白白浪费掉,其余价值238万兰特的水则被用于冲洗道路或者花园灌溉。

  大量的自来水遭到浪费引起南非政府的重视。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强化节水意识、加装水表、改善和修缮输水管道、加大对地方政府用水监管等。兰德自来水公司也先后发起了“明智园艺运动”和“明智生活用水运动”,引导和鼓励民众科学合理地灌溉花园和避免浪费饮用水。比如,提倡居民在自家花园里多种植抗旱的本地植物,教给居民如何发现管道漏水以及如何维修,这样的建议和措施通过豪腾省的出租车、杂志、报纸、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媒介得到了广泛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西开普省,目前的水库蓄水量仅为库容量的30%。为节约用水,开普敦市2004年10月就制定了节水目标,规定到今年9月份,用水量比去年降低20%。在实施节水措施最初的3个月里,市政当局就开出了26张罚单,发出了44项书面警告和86条口头警告。从今年1月1日起,开普敦为此又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要求3家仍然使用饮用水浇灌草坪的高尔夫球场限期改用其他水源,而对于使用循环水的其他15家高尔夫球场则给予大力表扬;上午10时到下午6时之间禁止对花园和草地进行灌溉;关闭绝大多数海滨浴场的淋浴设备,对于确实不方便关闭的,一律加装节水装置;提醒所有工业和商业部门配合政府的节水计划,并设立节水热线,鼓励市民举报浪费现象和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何处管道有问题。而对于违反节水措施的人,一旦发现最高可能被罚款1000兰特或者被判处半年监禁。

  为了让南非人民了解水资源的宝贵,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南非政府每年3月都会开展“国家节水周”,届时政府部门、地方机构、教育系统以及众多工业、商业和私有领域都会参与其中,节约用水成为生活的主题。总统姆贝基经常以身示范,在往年的节水周中,他曾经身穿T恤衫,脚蹬橡胶靴,亲自下到因污染而堵塞的河中清除污泥。此外,他还曾经用扳手为居住在南非的莱索托居民修好了常年漏水的几个水龙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第一水管工人”。今年4月,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也举办了自己的第二个节水周,其中在动物园湖的一个活动上,市政府除了进行节水宣传外,还举办了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学生节水作品展、小型球赛、“喝水”比赛、水质测试体验、头顶水桶竞走和射气球比赛等。

  荷兰 “汽车共享”正流行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玛丽安娜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名律师。身为一名律师,时常要访问客户。她的不少客户腰缠万贯,住在阿姆斯特丹郊外的别墅,公共交通往往很难抵达,而她又没有私家车,要访问这些客户时该怎么办?不用担心。她是“绿色车轮”公司的固定客户,该公司专营“汽车共享”(CAR—SHARING)业务。每当玛丽安娜需要用车时,只要上网预订一辆停在住处附近的“共享汽车”,轻敲键盘,相关信息就会通过无线系统自动传输到所预订汽车的电脑接收器内,她的个性化密码钥匙与密码也同时得到了确认。届时,她只要找到所订汽车,打开汽车泊位旁的一个密码箱,取到汽车钥匙,就可轻松前往目的地,用完之后再将汽车停回指定地点,交通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她需要支付的费用为每月5至6欧元的月租费,加上按公里数与用车时间核算的费用就行了,每月末结算一次。

  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星罗棋布的运河边,共有300多处“绿色车轮”公司事先租下的停车区。住在市中心的客户一般只要走两个街区就能找到该公司统一配置的红色“标致206”。这是目前西欧地区非常流行的节能省油小型车。玛丽安娜说:“有些律师访问客户时不愿使用这种交通工具,怕‘丢份儿’。但我不在乎,这种创意事实上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

  以玛丽安娜作为律师的收入,拥有一辆档次不低的汽车不成问题。但她显然已经细算了这笔账,只要不怕丢份儿,就不用购买私家车,尽可长期享受这种服务。据“绿色车轮”合伙人约恩·伯休斯介绍,这种“汽车共享”最大的好处是省钱、节能、环保。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汽车泊位非常紧张,私家车主一般要等6年才能得到市中心的泊位许可。市中心的停车费之贵也着实令人咋舌,每小时的停车费高达3.4欧元。以一辆“共享汽车”来代替私家车,购车、保险、停车等费用可一并免去,而且还非常省心。另外,还可节约大量能源。有统计显示,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以替代4—10辆私家车,如果平均到每位顾客,则相当于人均减少30%—45%的驾驶公里数,节能效果非常可观。还有,可减少大量废气排放。据荷兰研究环保问题的学者兰斯·梅坎普调查,“绿色车轮”公司一半以上的客户使用这种“共享汽车”来替代私家车,这样可减少40%的汽车废气排放,环保作用显而易见。

  在荷兰的许多城市,节能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市民生活。无论在阿姆斯特丹,还是在海牙,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一个星期五下午,已是傍晚时分,记者看到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车站西侧的自行车场,密密麻麻停着好几层,足足有上千辆。阿姆斯特丹的街上,无论是背着书包的学生,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还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们,都怡然自得地骑着自行车赶路。一种带着拖斗的自行车格外醒目。这种自行车的车斗在前,往往能同时坐好几个孩子。据报道,阿姆斯特丹自行车大行其道,是2001年初上任的阿姆斯特丹市长约伯·科恩的“杰作”之一。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阿姆斯特丹总共有75万市民,但自行车却有80万辆。

  前几天记者来到荷兰西部小城代尔夫特。这是荷兰的古城,因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在此住过而出名。古老的运河环抱四周,运河上小桥无数,运河边店铺林立,整座城市古色古香。在市中心广场古朴雄伟的市政厅前,一辆辆色彩鲜艳的电动三轮车非常引人瞩目。记者上前打听才知道,那是代尔夫特市中心专门用来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用的“的士”。每辆“摩的”坐两个人,全城绕一圈大约半个多小时,每个人4欧元左右。无论是跨越运河小桥,还是穿行河边街道,这种“摩的”都非常小巧灵便。当然,还有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节能环保,避免给这座古老城市带来任何破坏。另一辆专供游客观光服务的巨型马车也让人印象深刻。两匹高头大马,拉着一个双层巴士车厢,里面足足能坐30多个人。

  荷兰人历来以精打细算著称。无论是阿姆斯特丹的“汽车共享”,还是代尔夫特的电动“摩的”,都是荷兰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事例。目前,“汽车共享”也已开始在瑞士和德国的许多大城市流行,欧盟也准备力促这种节约理念在欧洲进一步推广。

  印尼 骑马上班为省油

  本报驻印尼记者 管克江

  连日来,印度尼西亚政府工作人员脱掉了厚重的西服,改穿轻便的蜡染衬衫,马路上行驶的公车明显减少,一到深夜,大多数电视台就结束了节目播放……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最近印尼总统苏西洛发布了总统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节约能源。

  总统令要求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军队和警察以及国营和私营公司积极参与节能运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包括提高空调温度、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和电脑、减少公车使用等,目标是使能源消耗减少5%—10%。各级政府负责人每6个月要向总统汇报一次节能成果。

  各级政府为节能出台各式各样的措施:梭罗市市长呼吁所有公务员骑车上班;贝克西市政府决定关闭办公场所的电视机;中苏拉威西省农业厅厅长阿纳斯甚至每天骑马上班。他说:“马不用加油。”开车上班一天要花3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30元),而养马一个月才20万盾。

  普通民众也想方设法节能。印尼的13家国营电视台响应号召,每天停播4个小时的电视节目。36岁的希尔曼把家用轿车停在了车库,买了辆二手摩托车上下班;从丹格朗开车到雅加达上班的公司职员莫塔则不忘顺路捎上几个搭车的,共同负担路费;万隆市政府官员祖约告诫孩子们少看电视,随手关灯;雅加达公共汽车司机西特鲁斯在等候乘客的时候,自觉把发动机关掉。

  印尼推出的这项节能运动是对前段时期能源危机的回应。虽然印尼是东南亚唯一的欧佩克成员,去年却由于需求上涨和生产能力不足,成了石油纯进口国。而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更给政府的燃油补贴增加了负担。虽然“节能运动”未必能缓解财政压力,但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能源危机认识的紧迫感。

  阿根廷 冬暖夏凉节能房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范剑青

  一位刚刚访问过北京的阿根廷朋友向记者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用空调呢?有些居民区,几乎每个窗户外面都挂着空调。”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南纬35度,这里四季分明,既有低到零摄氏度的冬天,也有热到38摄氏度的炎炎夏日。但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住宅楼安装空调并不多见,即使收入颇高的中上层家庭,住房面积很大,室内布置讲究,也可能一个空调都没有。

  那么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人怎么解决夏天抗暑的问题呢?答案在建筑设计。这里的住宅楼基本采用大窗户,通风顺畅。特殊之处在于,每一个窗户、阳台门外面,都安装了一层卷帘,卷帘由木片组成,木片大多5厘米宽,1厘米厚,长度与窗户取齐。这层卷帘完全放下时,室内几乎看不见阳光,能充分发挥遮阳隔热的作用。夏天,人们一般都会在清晨或傍晚收帘开窗,而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把卷帘放下。别小看这个简单的设计,它的效果非常好。本报记者站有两个向阳的房间,窗户很大,我们在冬天时把木卷帘全部收起采光,春秋放下一半,夏天在白天全部放下,靠这种办法,夏天只有在最潮闷的几天才需要开空调,而这样的日子,一年中总共不到10天。

  卷帘是在设计房子时已经考虑在内的,它需要在窗户的上部预留一个空间,可以容得下收起来的卷帘。安装木卷帘的技术简单,成本很低,但隔热保温的效果明显,已经成为住宅的必备设施。

  阿根廷从三四十年前开始,大部分住宅楼就普及了地板采暖。地板采暖是目前公认的最节能,也最健康的采暖方式之一。与中国国内普遍使用的暖气片相比,地板采暖的能量浪费少,热能分布均匀。由于热气从地板向上散发,使人脚底暖和,容易达到采暖效果。加上不少西方人习惯光脚踩地,地板采暖的作用更加明显。在许多住宅楼里,采暖还使用了分区调节的设计。每一户内,一般客厅为一个采暖区,卧室为一个采暖区,厨房和餐厅为一个采暖区。住户可以根据房间的向阳情况、温度要求,分区调节供热,以免日照好的房间太热。

  住宅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一种专门用来烘干衣服的通道设计。阿根廷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在中上阶层的居住区,住户基本不在阳台上晾衣服。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年降水量较大,在一些阴雨天,晾衣服就成问题。记者曾经到过中美洲,那里靠近赤道,气候潮湿,洗过的衣服也很不容易干,当地的大部分洗衣机都连带烘干机。中美洲市场上的洗衣加烘干一体机大多是美国产,体积大,但是烘干过程非常耗电。在阿根廷,烘干机很少见,一般干燥的天气,使用室内小晾衣架,而阴雨天气则依赖住宅楼中的烘衣通道。烘衣通道有点类似我们国内老式多层建筑中的垃圾通道,每层叠加。但在每一户里,又像一个小衣柜,里面挂得下一个洗衣机里洗出的衣物,底部则是一个暖气片。每当连续阴雨,物业管理员就会在固定的时间段开放暖气,家庭主妇们往往已经把洗好的衣物挂在里面了。一般两个小时以后,衣物就会烘干。烘衣通道的设计,比每家单独使用电力烘干机要节能得多。

  阿根廷不是富国,它在建筑上采用的这些节能设计,也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但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一种节能、健康的理念。其实,住宅上的一些节能设计,往往也符合健康的要求。比如从健康角度考虑,在采暖和制冷都需要注意不要与室外的正常温度相差太远。国内的有些办公楼,冬天暖气烧得只能穿衬衣,夏天冷气开得必须加外套。人生活在这种与自然相逆的状态下,难免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呼吸道疾病,就与过度使用暖气和空调有关。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5日 第七版)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南非居民住宅前种植的抗旱植物。

  本报记者 李锋摄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代尔夫特市中心广场上的电动“摩的”。

  本报记者 章念生摄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雅加达主干道上骑车人多了。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异国他乡看节约(组图)
安装着遮光木帘的节能房。

  本报记者 范剑青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