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受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7:2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奉清清

  那里有历史的涛声回荡,那里有烈士的鲜血浸染!

  从梨花白到稻穗黄,从罗霄山脉到沅水之滨……今年上半年,记者随省老区办的同志驱车几千公里,踏访了我省一些边远的革命老区县。

  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记者仿佛打开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感受到山坳上如火如荼的希望。

  76年前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和五星村的“功德榜”

  6月中旬,一份仅24页的刻板油印小册子摆在了记者面前,也把记者带回了76年前的烽火岁月。

  这本约9000字的小册子,是1929年中共茶陵县特别区委书记宛希先编写的,由于年代久远,白色的纸张已经发黄,但字迹仍清晰可辨。“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民主集中制”、“铁的纪律”、“党是一切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五大部分条理清楚,字迹分明。从中可以感觉到,当时我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

  1927年11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由工会、农民协会、士兵委员会代表组成的新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正式成立,工人代表谭震林当选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此后的腥风血雨里,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县之一,茶陵县为根据地的斗争输送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被称做“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模范县”。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还亲切地称赞茶陵人是“茶陵牛嘛”。合着历史的脚步,“茶陵牛”们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不甘人后,奋力争先。

  6月25日,我们来到茶陵县枣市镇五星村,看到了悬挂在村部的“功德榜”。一笔笔数据、一个个项目,诉说着县直各单位支援该村建设的故事,诉说着今天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1999年,开发办,现金2万元,水泥85吨;2000年,开发办,3万元,建(猪)栏73间;2002年,民政局,7万元……”

  五星村曾经是一个无电视、无程控电话、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小康示范村”的要求,大力支持村里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帮助群众“治山、治水、治穷、致富”,整修山塘108口、标准化水渠13公里,建起5个养殖小区、标准猪舍650多间。2004年,全村出栏肥猪2.4万多头,人均20多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群众富了,村集体每年也有近8万元的收入。村里特地建起一个“功德榜”,把各个部门的支持情况逐一写在榜上,留在心里。

  各部门对五星村的支持,是茶陵县发扬老区精神,为群众谋福利的一个缩影。五星村的变化,是老区巨大变化的一个象征。作为一个农业大县,2004年,茶陵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0%,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

  十万坪大战和碗米坡库区的鱼

  说起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永顺县塔卧镇赫赫有名。在1934年底到1935年底近一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因而号称“江南的延安”。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完好的苏维埃政府和军区的旧址。

  6月20日,记者来到塔卧镇,来到塔卧烈士陵园,来到由肖克上将题名的“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红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下。烈日下,塔顶的红星闪亮,仿佛在讲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转战湘西,11月7日占领永顺县城。国民党部队出动万余人围剿我红军,试图将红军围歼在永顺地区。红军故意示弱,撤出县城,在距县城北约40公里的十万坪设下埋伏,诱敌深入,一举歼敌2000多名。

  十万坪之战,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之战”。

  离十万坪大战不远的地方,保靖县碗米坡电站的建设,可以称作是保靖人民脱贫工程的“奠基”之“站”。

  6月18日,晴日朗朗,保靖县龙门乡雅已村村民何庆贵驾着自己家的两条快艇之一,载着记者飞速向拔茅乡政府所在地驶去。

  是碗米坡电站的修建,给何庆贵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也给老区县保靖最穷的乡镇拔茅乡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以前,拔茅乡是保靖县最穷的地区,直到前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还不足500元。2001年开始动工兴建、净投入近20亿的碗米坡电站去年竣工后,这里农业开发如火如荼,山沟沟里破天荒有了企业,自治州第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在这里建了起来,酉水土家文化风情游也呼之欲出。

  在碗米坡库区流连,看得最多的,是成片相连的养鱼网箱。仅有830号人马的拔茅乡拔茅村,靠水吃水,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去年发展到1380口网箱,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多元。领衔成立了网箱养鱼合作社的村支书张成禹“很牛”,一家人搞了100来口网箱,不到一年时间,10多万元人民币已经胀鼓鼓地塞进了腰包。

  拔茅以前叫“芭茅”,说的是这里遍地荒草,贫穷落后。慢慢地,这里的人民把“芭茅”改成了“拔茅”,意思不言自明:拔了穷根走向富裕。大多处于边远地区的老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从胡绵海的羊到新联村的沼气

  晨曦下,胡绵海精心地修整着自己的羊圈。他所在的保靖县龙溪乡要坝村,有300多亩草山适合养羊。去年,在县老区办的支持下,老胡养了30来只波尔山羊,现在已经发展到了61只,粗粗算一下,羊圈里少说也有6万多元钱在“咩咩”地叫。大耳朵的羊儿依偎在老胡的身边,让老胡惬意满心:自己脱贫致富是不用说了,但还要扩大规模,带着全村300多户人家都赶着波尔羊奔小康。

  如果说胡绵海让大家都养上羊还只是一个美丽梦想的话,到革命老区县攸县新市镇新联村采访,一个现代化的小康农村已经跃入了你的眼帘。6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但见山上林果郁郁葱葱,池里鱼跃鸭欢,栏里肥猪起堆,屋里屋外不见鸡屎满地蚊蝇乱飞。大革命时期曾经出过一名攸县地下党负责人的新联村,位于新市镇西部,和大多的老区相比,这里有比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2003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新联村狠抓沼气项目建设,并以沼气为纽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说起变化,老村支书易福元一脸的满足: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水泥路已经通到了7成多农户的家门口;281户人家,有231户搞起了沼气,有180多户建起了花园式庭院;这里30多年没有犯罪判刑的,8年没有一起邻里纠纷。“道路硬化,四边绿化,环境净化,庄园美化,能源沼气化,行为文明化……”老支书扳着手指数一数:嘿,比“四化”还多出几化来!

  一派山清水秀,一派生机勃勃;从湘南到湘北,从湘北到湘西,山坳上树木葱茏,昭示着无穷的希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