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尼日尔饥荒太不正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8:23 环球时报

  一群孩子坐在路边,饿得抬不起头,四肢细得像小木棍。一个男人在坟头上号啕大哭,边哭边朝天呼喊,求真主拯救他。一个女人突然倒地,旁边的人似乎连看她一眼的力气也没有,他们有的忙着清理身上由饥饿引发的疮,有的则有气无力地嚼着草根———这就是今天的尼日尔,这就是商业城市塔瓦的街头。

  物价高得离谱

  去年的干旱和蝗虫入侵导致尼日尔出现了严重饥荒,至少有1/4的人口,即360万人在10月的收成到来之前将处于无粮状态。据统计,25%的尼日尔儿童活不到5岁就饿死了。粮食危机已经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哭泣声成了这里的主旋律。

  但是,令人瞠目的是,只需几分钟车程,眼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塔瓦的市场上,食物种类繁多:成堆的红洋葱、菠菜和南瓜,成袋的米和木薯粉,屠夫则磨刀霍霍向牛羊。再去看看商人们的仓库,那里的小米都快堆不下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案只有一个———物价!尼日尔的饥荒是天灾也是人祸。事实上,尽管收成不好,尼日尔去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比5年来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1%,尚不至于造成如今的局面。但尼日尔的商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纷纷把粮食卖到经济状况较好的邻国。而本国人只能因为买不起粮食而挨饿。

  这里的物价高得离谱。拿主食小米来说,一袋100公斤的小米要花2.2万西非法郎,相当于325元人民币。

  这对于尼日尔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价,因为尼日尔是世界第二穷国,只比塞拉利昂好一点。

  援助迟迟不到

  尼日尔政府早在去年11月就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灾难信号,联合国也敦促各国赶紧向尼日尔提供1600万美元的援助,但直到上周,只有1/3的援助款到位。尼日尔政府也动用了储备粮食,以相对较低价格出售,但仍有大量穷人买不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说:“在实行民主的国度不会发生饥荒。”这在尼日尔显然无法成立。尼日尔是民主国家,也奉行市场经济,但饥荒却照样残酷地发生了。一些国际组织早就呼吁尼日尔向灾民免费提供粮食,饥肠辘辘的尼日尔人也走上街头,要求得到救命粮,但政府却一直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由,拒绝免费放粮。

  3个星期前,尼日尔政府终于改变了态度,决定免费向灾民放粮。欧洲空运来的救命粮已经到达了非洲,现在正运往尼日尔。虽然这个政策来得晚了些,但穷人总算盼到了一点希望。

  二OO五年七月三十日,在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救助中心里,一名严重营养不良的尼日尔儿童正在等待救助。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03日 第五版)

  作者:李宏伟编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