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改之郑州现状调查:20年人均医疗费用增长244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09:50 金羊网-新快报

  一场大病拖垮一个家庭不稀奇

  新快报讯据《郑州晚报》报道,8月3日,记者从郑州市统计局城调队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郑州市人均年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为618元,而1984年,郑州市人均医疗用品和药品费用支出为2.52元,在这20年里,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倍,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11倍,但人均年医疗费用却增长了244倍。郑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王万鹏说,在

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一个大病患者拖垮一个家庭,甚至拖垮亲友的例子并不罕见。

  一场大病花钱如流水小郑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年家里的收入除了支付生活费和小郑的学费之外就所剩无几。今年暑假前,小郑才发现自己患了鼻息肉,目前住院一星期就花了3000多元,医生说还要再观察观察。“现在看个病太贵了,做个CT就要二三百元。”小郑无奈地说,“我们对医院不了解,一住进来就感觉医院跟垄断没什么区别。总觉得一般药能治的病,医生非给开贵的药,好像从来就不考虑我们的实际状况。反正我们也不懂,只有挨宰了。”“住院14天就花了1万多元,第一天就花了1914元。太贵了,咱普通市民真负担不起啊!”市民王先生苦恼地说。王先生的父亲患了脑梗塞住院治疗,王先生今年也50岁了,早就失业在家,没什么收入,但为了父亲的病,还是借了不少钱来到大医院治疗。“虽然现在天天都有医院的清单,详细列举了用的什么药,花了多少钱,可这些对于我们不熟悉药物的普通市民来说,基本上还是一头雾水,看病花钱如流水,只是一个劲儿地往外拿钱,没了就去借。”说到这儿王先生摇了摇头,他说自己的兄弟姐妹还在老家为年迈的父亲筹钱呢。

  参加医保看病也心烦市民李女士在某省辖市一家重点中学任教,退休后回到老家郑州养老。2003年,她被查出患有扩张性心肌症、慢性心功能不全(三级)。这种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手段,只有靠常年吃药控制。因为各地医保部门的政策不同,李女士所患的疾病在其参保的那个省辖市,经核定的门诊重症慢性病只有5种,不包括她患的这种病。也就是说,当李女士个人账户上的钱用光之后,所有的日常药费都得她自己想办法支付。“医保制度改革的时候我已经快退休了,个人账户上根本没有多少钱,去了几趟医院,很快就用光了。”李女士说,她患病后只住过一次院,花了2000多元,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了费用。但随后这两年里,她每个月的药费加起来要五六百元。“这还不包括我每隔半年去复查一次,每次复查费用也要二三百元。”李女士每月的退休金不到1000元,除掉药费基本不剩多少了。“我从来都没有觉得手头有这么紧过,有时候买个十几元的东西也要再三考虑”。说起这些烦心事,李女士一脸苦笑。

  医院:医疗成本架高医疗费用分析医疗费用高、老百姓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郑州市卫生局长副局长王万鹏认为,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先进设备的不断投入,医疗服务的改进,医疗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以前医院用的都是可重复使用的玻璃针管和针头,现在全部都是一次性用品,这些都是要计入医疗成本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技术行业,医疗机构人员成本的增加也是必然,这些都导致了医疗费用增长。群众普遍反映的药价高问题,根源在于药品的虚高定价。由于财政补贴不到位,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扩大竞争力,购进先进设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沉重的负担使医院不得不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这就导致群众反映部分医院乱检查、乱收费和乱开大处方。“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是政府补偿的非营利性机构。但政府补偿不足,造成各个医疗机构要生存、要发展,都要靠自己想办法挣钱。”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市三院院长王志余说,目前政府一年给三院的拨款只够支付医院全年的环保、水电、卫生保洁、排污等支出。职工工资都要靠自己想办法,所以医院不得不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挣钱。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如今各大医院为了更好地生存,医院经常鼓励医生想办法为医院增收。

  (金陵/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