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啤酒喷泉”是哪门子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5:32 中国新闻网

  第四届哈尔滨啤酒节即将开幕。8月2日,当地一家啤酒生产企业向哈尔滨市中心休闲广场注入10吨啤酒,试验是否能喷出“酒花”,5日还将陆续注入80吨啤酒。据称,此举旨在打造全国第一个“啤酒喷泉”,让人们从中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8月5日黑龙江晨报)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之际,这条消息的“新闻含量”让人为之震惊。据我所知,生产1吨啤酒,需要200公斤大麦和大米,耗水20吨左右,耗电160度,耗煤100公斤

。用90吨啤酒打造“喷泉”,等于白白“喷”掉1.8万公斤粮食,倒掉1800吨生活用水,浪费1.44万度电和9吨煤!在生存环境恶化、水电资源紧缺、粮食生产不如人意的情况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来“让人们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简直不可思议。

  也许那家企业的高管会说,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主体,俺舍得在“文化”上花钱,旁人管得着吗?问题在于,任何名目的“文化”都不是一个空泛、虚化的词组。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既要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必须恪守社会的公序良俗,还要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企业固然有权支配属于自己掌握的财富,在“文化”二字上大做文章,以达到某种预期的商业目的。但如果这种“文化”是靠肆意浪费资源来“打造”的,那么势必直接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危及社会个体的合法权益。所以,用90吨啤酒打造的只可能是一种与社会崇俭风尚格格不入的伪文化。

  从根本上说,一些企业之所以敢于公开用伪文化来忽悠老百姓,与官场文化中的铺张、浪费至今仍没得到有效遏制有很大的关系。就拿举办哈尔滨啤酒节来说,肯定是政府行为。几天前,生产企业就向公共场所注入了10吨啤酒,政府相关部门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就算事先没有听到风声,看到当地媒体的后,总该及时进行干预吧?然而,那么多政府部门居然没有一家站出来表个态,更莫说立马叫停了。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政府出面办节,企业花钱造势,且打出“文化”的旗号,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嘛,管它作甚?至于如何建设节约型政府,“面子工程”大幕将启,恐怕早就被相关官员忘得一干二净了。在这样的语境中,伪文化岂能不大行其道?

  笔者认为,只要地方政府的“奢侈病”没有得到根治,总会有企业变着法儿玩伪文化把戏,并试图以此抓人眼球,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若长此以往,不仅正宗文化会被人糟塌得不成样子,而且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也将大打折扣。

  【来源:国际在线;作者:徐林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