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调整农村教学网点须兼顾边远山区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0:23 新京报

  政策要考虑功利,但也同样要考虑公正。一个行为,哪怕再符合经济和效益的原则,如果背离了公正的底线,那也是不行的。

  早几天与老家通电话,母亲告诉我村里的小学在闲置了几年后被卖掉了,现在村里的孩子们比我那时候上学还苦,每天都要早起晚归,在大人们的接送下,步行来回15多公里山路,到乡里的小学去上学。

  我的老家在湘西南的一个边远山区,我是那个村子里建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小时候上学最苦的就是上初中,每天步行15多公里不算,最让人胆战心惊的,就是穿过那一片片布满坟墓的林区。有时早上天蒙蒙亮或晚上天微微黑,经过一个个山沟时,一声鸟叫或者一阵风声,都可以让人吓出一声冷汗。许多的儿时伙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慢慢失学的。

  难以想象的是,现在老家的孩子们竟然从上小学起,就要经历这样的险恶环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才得知自上个世纪末,我国农村进行大规模的教学网点调整,许多乡村小学被撤并。例如,江西瑞昌市自1999年至2002年,先后撤并村小学172所;抚州市截至2003年,撤并村小学615所;新余市渝水区截至2004年,全区小学由318所缩减至78所。

  据说,此举改变了“麻雀学校遍山村”的状况,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农村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然而,来自网上的消息也反馈出一个亟须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那就是随着农村教学点的集中,大量家住边远山区、离校较远的孩子上学遇上了困难,有的要步行5公里甚至十数公里山路,有的要坐渡船。孩子不敢走,家长也不放心,慢慢就出现了山上孩子入学大龄化或失学的问题。

  看来,我老家的事并非独此一家。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更值得关注了。诚然,国家出台调整农村教学网点的政策,是针对计划生育后某些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的减少等情况的,对于那些距离不远、撤并后上学依然比较方便的地方,自然可以而且应当调整。但凡事一刀切,特别是有的地方,为了“精简教职员工、减少财政支出”,不顾老百姓的便利,为撤并而撤并,则很难说与国家政策的精神相一致,因为这样做显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的。

  政策要考虑功利,但也同样要考虑公正。一个行为,哪怕再符合经济和效益的原则,如果背离了公正的底线,那也是不行的。还是举例来说吧,几年前,我在牛津大学访学,一个周末到伦敦去看一场演出,晚归时一辆公共汽车按时到站。我上车后发现偌大一辆车里就我一个人,但司机照样准时起程。我感激地问司机,为何不等多上几个人再走(要知道那可是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啊),他却告诉我,如果不按照站牌上的时间准时发车,乘客是可以投诉他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总的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曾因过于注重效益而忽略了社会公正,如过去的“五保户”制度日渐式微,致使有的农村困难户生活陷入困境;过去的赤脚医生很少见了,引起农村看病难;过去的村兽医更是越来越少了,农民一旦家禽得病,只好干着急。如今,随着建设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这些方面都正在得到改善,希望在农村教学网点的调整中,也及早对边远山区孩子的上学问题引起重视,以防再落下政策后遗症。

  刘仁文

  作者: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