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树在成长(路边拾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4: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江建国

  孤独的树远离了林子,站在一个又一个的村口守望。远远近近的村,弯弯曲曲的河,高高低低的树让乡村婺源纤秀毕现。当树叶摇落一地阳光,与你言语时,一个古老的村庄就开始蠕动丰盈起来。

  有村就有树,这是在婺源的每一座村庄都能看到的风景。婺源村口的树是不能砍的,它是一个村庄村运的象征。据说,以前曾有人砍了村口林子的树,村人就把他家的猪给杀了,猪肉分与村中的每户人家。因此,“杀猪封山”的故事就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全国民俗文化村晓起村内有香樟数百株,河边园内,村前屋后全是樟树。导游告诉我,以前村里的人家每生个孩子都要栽一棵樟树,如果是男孩,就让樟树一直生长;若是生女孩,等到女孩出嫁了,就把樟木砍了做成樟木箱给她做嫁妆。我问,别人不砍吗?谁敢呢。砍了谁家的树就是伤了哪家的人呐。我想,如果一棵树用思想文化去浇灌抚育,它就不是简单的一棵树了。我不禁对这些树和以前栽树的人产生敬意。

  我的老家虹关就有一棵古樟,虽是有千余年的历史了,仍然是干曲枝虬,浓荫如盖。许是它太年长了,一些人称它为“樟树老爷”。这样的树,利刀阔斧自然是不敢亲近的。有人家害怕小孩子不好带,还将他过继给这棵树,以求保佑,用红纸写上孩子的姓氏贴于树上,每逢祭祀,还要供奉香火,那时足可见这棵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在外求学时,有学友问我家乡有什么特点,我说有一棵好大的樟树,七八个人都抱不过来。后来有人给它冠以“江南第一樟”的美名,并立碑于树下。现在每次回家,我都会在树底下逗留一会儿,目光如一只倦归的鸟栖落在那些正在生长或者正在老去的叶子上,记忆顺着树木供给养料的途径开始成长。

  说到树,不能不提及婺源的文公山。这里有朱熹第四世祖朱惟甫程氏之墓,墓四周有朱熹亲手所植的二十四棵杉树,形列八卦,现在剩下的十六株,它们依然参天耸立,枝叶繁茂,继续虔诚地守护着。我每次带客人去文公山,总怀一种敬畏之心,与这十六棵巨杉对视,除了静默,我没有任何话可以言说。在一次次的静默中,我常常想起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诗歌《变形记》写到的一对老夫妇,他们说死后只要能变成守护神殿的两棵树就了无遗憾了。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6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