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买回仿制品不必付之一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10: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版4月9日刊登《收藏盛世找件真品真不易》以后,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不少热心的读者和收藏者纷纷表示,把自己的不少书画藏品交给专家鉴定以后,才发现多数都不是真品。那么对于仿制品该怎么处理呢,仿制品是否一概没有价值呢?

  策划:刘家虹 文/记者胡巧娟、周菁

  实习生陈兴仪

  记者:收藏者小王最近拿了不少自己收藏的所谓名家字画让专家鉴定,结果发现不少都是仿制品,心里很不好受,除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难过的还是对于这些作品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丢了似乎又有些可惜,不丢吧,心里难以平静。

  仿制品也可价值连城

  陈少湘: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收藏者包括我自己都会碰到,但是对于仿制品应该有个准确的定位,有些仿制品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不要急着去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另外对于仿制品也应有一个正确的地位评价,历史上很多的书画名家就是从临摹别人的作品开始的,这些临摹作品往往还价值连城。

  黎展华:是啊,历史上还出现过木版印刷和石版印刷,都是一种临摹的方式。当时仿制品价格便宜,大受欢迎。仿制的本身就是一个抢救历史的过程,同时也缓解了一些买不到真品的收藏者的遗憾。

  陈少湘:比如《清明上河图》目前知名的版本就有好几个,都极具价值,这些仿制品起码保护了一些失传或者即将失传的真品。不同年代的仿制品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比如通过研究清代仿明代的作品,就可以研究当时的仿制艺术。另外名人的代笔画价格也都是很高的。唐伯虎的弟子就替他代笔作画,董其昌的作品有的也是请别人代笔的,目前对于这类作品到底属不属于真迹有争议。

  梁戊年:弟子的作品很多都超过了师傅的。举个例子,上个世纪初,景德镇曾召集全国知名的陶瓷匠人制作关公像,当时做石湾陶瓷出名的师傅陈谓岩和弟子潘玉书都参与了,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可潘玉书的作品,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潘玉书的作品价格也的确比他师傅的高。

  黎展华:真假之间解决的是原创的问题,价值是否一定是真的高呢,我看也未必。

  陈少湘: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临摹了一位名家的作品,开价1000元卖给了一位知晓内情的朋友。后来这位朋友又辗转拿出来给拍卖行拍卖,专家看到作品惟妙惟肖,认为绝对是真品,结果就给了底价2万元。后来在拍卖会上就有专家以3万元购买了下来,后来该专家又把作品拿到了市场上抛出,很多人看到是专家抛出的,就认为是真迹,结果价格最后炒到了10万元。

  黎展华:其实藏家们都知道,到了这个时候这幅画是不是真品就未必那么重要了,藏品的价值本身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才叫做流传有序啊。

  专家鉴定也会走眼

  记者:那么到底怎样判定是真品还是仿制品呢,即使是仿制品也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吧,如何判断它的价值呢?

  陈少湘:目前收藏市场上鉴定人才缺少,通常只有两方面的专家,一是民间收藏家,二是国家鉴定机构人员。由于不少书画藏品年代久远,他们对于不同文物的鉴定也往往是见仁见智。对于某些书画藏品,别说是收藏专家就是书画家本人可能都很难判断真伪。我身边的人就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同一幅作品,不同专家不仅对于价值多少的判断意见不一,甚至连真伪都没有绝对定论。

  黎展华:其实道理很简单,你小时候写过的字自己现在也未必认得吧。总之,我觉得对于仿制品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分清楚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有价值的到底具有多高的价值等等。

  收藏不能玩投机

  记者:应该怎样判断书画藏品的价值呢?

  陈少湘:在国外,艺术品的拍卖往往由拍卖公司自行鉴定,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鉴定意见,认定是仿制品的话就可以要求退货。另外一般来说藏品本身带有鉴赏性、研究性、市场性、社会性等特点,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关注重点做个判断,也可找一些有经验的民间收藏家给予建议。

  梁戊年:专家也有买到老,买假到老的情况,这本身就是博弈,关键是收藏者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收藏不一定是投资,更不能投机,不是为了赚钱,是兴趣爱好,心态一定要平和。有些人总希望能够花上几十元或者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件价值几百万的真品,这种投机心态下自然就容易上当受骗。(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